如果一年前高纪凡还在向天合光能所有员工疾呼要”与伟大时代同行,向零碳未来奔跑“的话,那么2022开年,他就已能够”看见未来的光“了。
2021年,天合光能可以用”奔跑“来形容。这列经资本市场洗礼后重装上阵的光伏超级列车开足马力,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新时代征程上一路疾驰。
凭借着“利他主义“的经营智慧,高纪凡带领天合光能合纵连横,在强大竞争对手的围追堵截中成功杀出重围。去年,天合光能的组件和电池产能均创造了新纪录,分别达到50吉瓦和30吉瓦,而“600W+联盟”的成员也增至89家。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纪凡缔造了光伏行业一项新的游戏规则。商业世界向来“利己主义”大行其道,过去二三十年来,这个新兴产业中的玩家们更多践行的是“零和游戏”,行业也在尔虞我诈、你争我抢中起起伏伏,几番沉沦。
600W+联盟如今的成就令业界侧目。仅从可以想象的可能性不难判断,作为联盟发起人,天合光能将数十家联盟成员捏合在一起的困难可想而知。倘若没有利他的理念作为支撑,这个开放而松散的联盟或许很容易分崩离析。
我们不知道高纪凡会如何对自己的2021年总结陈词,我们也不知道他的2021年背后经历了哪些不为人知的荆棘,但倘若有机会进行对话的话,他或许会说,天合光能的未来,序曲已经奏响。
2022年,天合光能25岁,高纪凡57岁,但他们前进的脚步不会停歇。
天合“凶猛”
2020年6月10日,经过1184天的等待后,高纪凡站在了上海证券交易所象征着财富的铜锣前,拿起锤子敲响开市铜锣,同时也敲响了天合光能的未来。
这一天,这位55岁的光伏大佬格外高兴。
倘若将天合光能的24年历程进行划分的话,上市这一天是道“分水岭”。在插上资本的“翅膀”后,这家老牌光伏企业终于对外露出了它的“獠牙”。
在中国所有的光伏大佬中,高纪凡是一位典型的学者型创业者,他温文尔雅,很多跟随多年的下属甚至坦言几乎没有看到过老板发火。
不过,性格温和的高纪凡在商业竞争中有着凶猛的一面。过去一年,天合光能的表现就是最好的佐证。
1月13日,在全球知名光伏媒体PV-Tech发布的《2021年全球组件供应商top10》排名中,天合光能跃居第二,仅落后于如日中天的隆基股份。
根据公开信息,2021年,这家老牌光伏龙头企业的组件规划总产能50GW。更值得称道的是,其中210产能占比超过70%。而该公司当年210组件累计出货量超16GW,在大尺寸电池组件企业中位列首位。
凭借着50GW的总产能规划,2021年底,在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最新发布的当年第四季度《光伏市场长期展望》中,合光能继续上榜第一梯队(Tier1)光伏组件制造商名录,并在上榜的35家企业中并列第一。
BNEF的这一光伏组件制造商分级体系是根据组件可融资性开发的一套透明的体系,旨在对市场上数百家光伏组件制造商进行区分。
可融资性则是指使用某制造商光伏产品的项目是否能够获得银行无追索权的项目融资,是BNEF这一制造商分级的主要评判依据。
更早前,天合光能还再度获评BNEF“全球最具融资价值组件品牌“,这也是该公司连续6年获得100%可融资评级,成为中国光伏企业中的唯一。
这个奖项在光伏行业内的“含金量”颇高,它意味着获此殊荣的组件厂商更易帮助项目开发商获得银行融资。
市场地位得到巩固的同时,天合光能在资本市场上同样备受追捧。纵观2021全年,天合光能的股价从首个交易日的23.32元到最后一个交易日的78.9元,涨幅高达238.34%。
市值同样飙涨。天合光能是于2020年6月10日成功登陆科创板,当天的市值超过360亿元。而截至2022年1月14日收盘,该公司的市值达到1414亿元,短短一年半时间市值增长4倍多。
高纪凡的个人财富也水涨船高。在《2021年衡昌烧坊·胡润百富榜》上,高纪凡以430亿元身价位列第143名,财富较去年同期增长300亿元,排名上升271名。
而这个身家或让这位常州富豪跻身为“科创板首富”。
在2022年新年寄语中,高纪凡回顾过去的一年时称:“2021年我们过得很充实、走得很坚定”。
充实坚定的背后,源于天合光能在210组件上的一场“逆袭战”。
“210”逆袭
天合光能登陆资本市场后,高纪凡终于可以腾出手来进行战略布局。他将目标锁定在了光伏组件产品的“无人区”——大尺寸210组件。
上市仅仅一个月后,2020年7月9日,天合光能就联合中环股份等光伏上下游公司牵头发起成立「600W+光伏开放创新生态联盟」。
更早之前,隆基股份牵头晶科、晶澳、阿特斯、潞安、润阳、中宇七家光伏企业成立“M10”联盟,倡导建立几何尺寸为182mm*182mm 的硅片标准(M10),业内称之为“182阵营”。
至此,光伏行业“182”和“210”两大阵营开始对垒。
不过,相比M10联盟,“600W+联盟”更加开放,吸引了来自硅片、电池、组件、跟踪支架、逆变器、材料及设备制造商等产业链上下游的39家企业。
尽管“600W+联盟”成员数量更多,但“182”的实力显然更强。在2020年组件出货量排名的前五家厂商中,有4家公司站在了“182阵营”,仅有天合光能坚定地站在了“210阵营”。
“182”和“210”的对垒,与早年单晶和多晶两种技术路线抗争颇为相似。最终,代表更先进生产力的单晶硅技术取得完胜。在业界看来,“210”更似“单晶”。
如果说182可以是在老产线的基础上进行改良,那么210则是彻底的革命。光伏行业内众所周知,166产线可以通过技改实现生产182组件产品,但若想实现210尺寸组件产品,则必须新建产线。
对制造业企业来说,改良的成本无疑最低,革命的成本最高。
因此,在早期,210的推广难度可想而知。这一点,天合光能全球市场与产品负责人张映斌或许深有体会。
如果说高纪凡是210战役的总司令,那么张映斌就是“急先锋”。
过去一年,这位张博士屡屡出现在各大行业活动上,乐此不疲地向业界“推销”着210的好处。
每次演讲,他都自信满满,并有着和其他嘉宾不一样的演讲风格——总是盛装出席,喜欢站在舞台正中央,微微抬头,正面对台下听众。
时至今日,这位“急先锋”依然记得两年多前推广210组件的情形。在他看来,600W+组件研发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来自逆变器厂商。
由于功率的增加,210组件需要适配电流更大的逆变器产品。在光伏电站中,逆变器犹如人体器官中的“心脏”,是其核心设备。
以天合光能、东方日升为代表的210组件厂商若想将它们的产品推广到下游客户手中,就必须解决新型逆变器设备的供应问题。
但当张映斌去跟逆变器厂商商谈此事宜时,却遭到后者的婉拒。理由是,210刚刚起步,未来前景难言可期,它们没有必要“冒险”。
经过近两年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整个600W+产业链从原材料畅通供给,到210组件尺寸率先实现标准化,逆变器、跟踪支架全面适配。
2021年11月30日,高纪凡参会时说,更大尺寸的硅片、更高效的电池,以及长期可靠的组件,是未来3-5年光伏产品的技术方向。
他的自信来自于市场现状。如今,210组件已经成为光伏业的新方向,电池、组件企业都选择了以210技术为基础的产能扩建,大尺寸产能在迅速扩大。
根据PVinfolink的预测报告,2021年210产能将达到147GW;到2022年,210产能将达到234GW,几乎达到182组件的2倍,占总体组件市场达46%。
而根据集邦咨询最新报告预测,2022年,大尺寸电池片产能合计市占比约64%,其中210尺寸为260.4GW,占比50.2% 。
上述报告还预测,2022年,大尺寸组件产能达到349.9GW,合计市占比为74.6%,其中 210组件产能达到206.8GW,市占比为44.1%。
“利他主义”
“210”凭什么实现逆袭?不久前,高纪凡给出了答案。
几天前,一篇标题为《天合光能高纪凡:利他,让很好的光伏变得更好》的文章在光伏业界引起广泛传播。
文章内容来自于高纪凡参加“2021年第三届“光能杯”跨年分享会”时所作的发言。
演讲中,这位光伏大佬重点强调了“利他”精神,并认为210组件诞生的原动力就是“利他”。
由于组件产品是光伏制造端的最后一个环节。210组件若想脱颖而出,必须得到上游硅片、电池片、逆变器等各大厂商的积极配合。
面对客户及上下游合作伙伴抛来的难题,天合光能的技术人员感触最深,他们只能通过研发来打开一个个“黑匣子”。
这意味着,技术研发的挑战对天合光能组件开发技术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点,天合光能组件新产品开发总监张舒同样感同身受。
为了解决600W+组件的技术难题,张舒和她的技术团队同事们不得不走出实验室,深入到项目的一线,与其它不同分工的同事一起研究解决各种突发状况。
很长一段时间,为了尽快打通“最后一公里”,张舒都不得不每天驱车300公里到项目地。这期间,她们必须每天6点从常州出发,到晚上七八点才能结束一天的工作,然后再驱车3个小时回到常州。
另一家210阵营的组件厂商东方日升则为了坚定推广210组件选择自断臂膀,该公司曾痛下决心主动放弃了自己的一条老产线,改而花巨资新建产线。
“这是因为我们坚定的看好210,而既然同在一个阵营,就不能只想着自己的利益,也要考虑合作伙伴的利益。”东方日升全球市场总监庄英宏说。
商业世界中,利己主义向来横行。由天合光能牵头成立的“600W+联盟”涉及成员企业89家。如何获得成员企业认可,并合力打造生态,才是最大挑战。
如果高纪凡和天合光能没有利他之心,这条原本就荆棘丛生的道路或许会走的更加艰难。
稻盛和夫说,以利他之心做判断,因为是“为他人好”,所以能够获得周围人们的帮助。同时,因为视野开阔,所以就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
他在《京瓷哲学手册》中还说过:“即便牺牲自己,也要帮助他人。这便是利他之心。”在利他主义原则下,这位日本“经营之神”成功将三家日本公司打造为世界500强企业。
如果说商业有境界之分的话,那么“利他”是最高层次的境界。
作为中国光伏行业的“常青树”,高纪凡或许是在20多年的亲身经历中逐渐感悟出了利他主义的精髓。
在天合光能成立十周年之际,光伏行业经历了第一次寒冬。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不少明星公司在这轮危机中因过度扩张而轰然倒下。
彼时,高纪凡并没有冒进,转而模仿汽车行业自建天合光伏产业园,以天合光能为主,引进一批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入驻园区,给天合光能做配套。
时至今日,天合光能生产基地周边集聚数十家配套企业。这条完善的产业链,一直是其降低生产成本的“独门武器”。
4年后,欧美“双反”调查再次重创了中国光伏产业。2012-2013年间,尚德、赛维LDK等光伏巨头纷纷跌落神坛,光伏行业哀鸿一片。
相比之下,天合光能没有走下坡路,还于2014年坐上全球组件出货量第一的宝座,于逆境中实现弯道超车。
2018年,光伏产业出现第三次危机,“531新政”导致整个光伏产业突然“断奶”。此前两年,补贴之下,下游盛况再次出现,下游电站利润远超上游制造端。
当光伏同行纷纷杀入光伏电站时,高纪凡再次踩下刹车,要求天合光能下游光伏电站项目目标从750-850MW下调到400-500MW。
这些波折经历或许最终让他明白,利他就是利己,利己先要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