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利中国”)宣布,英利中国蠡县智慧光伏产业园区项目一期投产暨二期启动仪式正式举办。
据悉,英利中国蠡县智慧光伏产业园区项目规划产能为5.2GW,总投资约10亿元。其中一期项目产能为1.3GW,总投资1.5亿元,二期项目产能为3.9GW,总投资8.5亿元。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900余个。
在近年我国百亿光伏项目层出不穷的背景下,英利中国本次在保定市蠡县的智慧光伏产业园区项目并不“突出”,但其对英利中国的意义却至关重要。
英利中国成立于1998年,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老牌光伏企业。如今耳熟能详的晶科能源、晶澳科技还未成立,英利中国就已在国内建设了多个光伏示范项目,虽然并未带来太多的回报,却让其积累了丰富经验和人才。
2004年,欧洲光伏市场爆发,英利中国成功“抢”到了光伏产业爆发的“第一桶金”,由此成为全球知名光伏企业。2007年,英利中国就成功在美上市,同年,英利集团创始人苗连生,以140亿人民币的身家成为河北首富,一时风头无两。
此后,英利中国以“低价策略”迅速抢占市场,继续在光伏市场“攻城拔寨”,同时也积极向上游布局。2008年,英利中国成立六九硅业,并斥巨资从国外进口设备,为的就是掌握太阳能多晶硅核心技术,即便投资和生产成本高企,也是值得中国光伏企业欢呼的事件。
但同样在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却让英利中国的努力付之东流。2009年,六九硅业首批多晶硅产品下线,向世人宣告英利中国已掌握多晶硅技术。但这并未让英利中国得到喝彩,而是投资者质疑。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欧美国家相继降低光伏补贴,市场需求骤减,多晶硅价格从2009年开始暴跌,不到一年时间,从400美元/千克跌至40美元/千克。这意味着英利中国投入巨资打造的“生产力”,变成了“负资产”。
但这仅是“噩梦的开始”。2011年,全球光伏产业步入“寒冬期”,我国光伏企业(主要是组件企业)销售组件主要是“交个朋友”,陷入了“多卖多亏”的境地。
2011-2014年间,英利中国亏损超过15亿美元(约合95亿元人民币),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2012和2013年,英利中国还蝉联全球组件出货量冠军,成为“最惨冠军”。
2013年后,我国光伏产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英利中国却在亏损的“旋涡”中难以自拔,组件出货量排名也在下滑。
2014年,英利中国组件出货量被天合光能反超,位居次席;
2015年,英利中国组件出货量滑落至全球第六;
2016年,英利中国组件出货量滑落至全球第八;
2017年,英利中国组件出货量滑落至全球第九;
2018年,英利中国在美股退市,也彻底掉出了全球组件出货量前十的位置。
对于英利中国的遭遇,有人认为其是不幸的,在我国光伏产业早期一度独占鳌头,却在我国光伏产业强大的前夕“掉队”,被后辈反超,如今早已退出“一线”。
但维科网光伏却认为其是幸运的,英利中国在美股退市后,并未像无锡尚德一样被多次易手,而是被保定市政府注资成为最大股东,并在近年表现除了强大的竞争力,本次在鳌县的光伏项目投产就是其竞争力的体现。
据英利中国表示,到2022年8月,英利中国新产能将达到电池10GW,组件15GW,依然是我国光伏企业的重要力量。
(图片来源:veer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