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因民众抗议天然气价格飙升而陷入困境,该国西南部的曼吉斯套州州政府阿克套市发生示威游行,阿拉木图和曼格斯套地区以及首都努尔苏丹都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自本月1日起,哈萨克斯坦曼吉斯套州的汽车加气站将液化气价格由每升60坚戈(约合人民币0.88元)提高到120坚戈(约合人民币1.75元)。
此次液化气价格成倍的增长,激起了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政府紧急调控,虽然价格降回了原点,民众的怒火却很难熄灭。
1月4日晚,哈萨克多个城镇与执法人员发生暴力冲突,这场冲突持续了一夜。警方出动了武力镇压。
1月5日,哈萨克斯坦曼吉斯套州、阿拉木图市、首都努尔苏丹先后进入紧急状态。而曼吉斯套州的原油生产占哈原油生产的22.8%。此外,哈萨克斯坦全境的互联网通信都出现了中断现象,当地的电话通信也大面积被切断。
目前,执法人员死亡13人,暴徒死亡2人;有200多名抗议者被捕,353名警察在冲突中受伤。
哈萨克斯坦的局势是否会对中国油气供应产生影响呢?
中国第一条跨国原油管道
我国油气70%依赖于进口。而哈萨克斯坦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全球原油储量排名中,哈萨克斯坦以300亿桶储量排名全球第11位。中国的四大能源通道中,包括哈萨克斯坦在内的西北能源通道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中哈原油管道起于哈萨克斯坦西部的阿特劳,途经阿克纠宾、肯基亚克,止于我国新疆距国境线2.2公里的阿拉山口末站。管道全长2798公里,设计输送能力为2000万吨/年,是我国第一条跨国原油管道。
在中哈管道建设之前,中国在能源安全方面一直处于劣势。中国石油进口主要是水路,必须要通过狭长的马六甲海峡,一旦被辖制,就相当于被卡住了喉咙,对后期发展十分不利。
没有路也要走出路。海上通道风险大,那就创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哈萨克斯坦的油气主要出口到欧洲,他们也需要拓宽销售渠道,保证本国能源收入的稳定。双方一拍即合,中国第一条连接里海油田到中国内陆的能源通道有了雏形。
刚独立不到30年且蕴藏着巨大油气资源的哈萨克斯坦,是美、俄为首的国际石油公司的必争之地。中哈合作的消息一传出,美国就开展了多方阻拦,企图继续掌控对中国能源方面的主动权。
美国对中哈合作施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通过对哈的政治军事经济援助来施加压力、说服国际金融机构放弃对管线的贷款,以及将哈萨克斯坦石油引入巴杰管线。
虽然外力的阻挠不断,但是哈方仍很看好这次合作,2006年中哈石油管道投入商业运营。
中哈原油管道的建立,为两国打下了友好的基础,随后中哈天然气管道于2008年开始投建,2009年竣工。中石油在2008年成立的中哈天然气管道合资公司,和2011年成立的哈国南线天然气管道合资公司,是两国友好交流的见证。
影响
截至去年7月,中哈油气管道项目累计向中国输送原油1.47亿吨,去年,哈萨克斯坦计划向中国供给100亿立方米天然气,但实际上只完成了约60亿立方米。
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1年前11个月,原油、天然气进口量价齐升,其中原油进口量为4.67亿吨,天然气为1.1亿吨。天然气又分为液化天然气和管道气。根据国家统计局显示,2020年,管道气进口来源国前五名分别为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缅甸、俄罗斯。
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的哈萨克斯坦,正在通过与中国之间的几条油气管道,一跃成为中国几大战略能源来源地的中坚力量。
油气依赖于进口,就相当于把命脉握在别人手中,一旦对方出了问题,震荡在所难免。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只有握在手里的力量才是最坚实可靠的。
据俄新社报道,当地时间1月6日,哈萨克斯坦最大城市阿拉木图的街头目前已经没有示威者,并恢复了平静。目前来看,哈萨克斯坦此次的暴乱虽然造成了人员伤亡,但是对油气管道没有造成直接影响。
近些年来,我国在能源安全的布局有所提升,对外能源依存度的变化还需要时间去改变,但是多元化进口的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冲淡类似于哈萨克斯坦国内局势造成的市场恐慌。
(图片来源:veer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