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索:中国坎途煤制油合作项目13年后仍未获批

   2011-07-07 2810
核心提示:沙索在中国的煤制油合作项目13年后仍未获批,这家南非公司在中国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文|本刊记者 范珊珊6月7日9日,在由国家
沙索在中国的煤制油合作项目13年后仍未获批,这家南非公司在中国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文|本刊记者 范珊珊

6月7日—9日,在由国家能源局副局长钱智民和南非能源部总司长马古贝恩参加的中国—南非双边委员会能源分委会上,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与南非沙索公司在60多家中外企业中表现尤为突出,分析人士猜测,此次会晤意在达成一个共识——以中广核向南非投资核电来换取沙索公司在中国项目上的进展。

南非沙索公司在与中国煤制油(CTL)合作项目上的长跑已经长达近10年之久,至今仍未获批,无法开工的项目让沙索在中国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于是,原本一个纯商业运营的项目不得不借助于官方的力量。

2008年3月,一个叫约翰•阿姆斯特朗(John Armstrong)的人被委派到中国。他是南非沙索公司派到中国的第二任总裁,其使命是推进沙索在中国的煤制油合作项目。在此之前,沙索与中国公司的接洽,已经有近7个年头。

在外界看来,已经完成了环评等一系列工作的沙索煤制油项目离最终审批只差临门一脚,对阿姆斯特朗而言,如获最后核准,这将是他职业生涯的里程碑。

阿姆斯特朗的中文名字是庄思强,他很满意中国同事给自己起的这个名字,这也说明了他性格中坚强的特点。但自在中国设立办公室5年多以来,沙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至今项目进展缓慢。

是什么原因,使得庄思强3年多、沙索公司近10年的努力仍没有结果?

“夜长梦多”,如果庄思强理解了这句中国成语的含义,会作何感想?

沙索入华

熟知煤化工的人,对沙索并不陌生。这家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的南非企业,成功地实现了煤制油大规模商业化。正是得益于在煤制油技术领域50年的经验,沙索在上世纪90年代末吸引了中国的眼球。

南非和中国在资源禀赋上有着天然的类似:多煤、缺油、少气。“煤多油少”的困境,让两个国家着眼于能源安全,开启了煤制油之路。早在1998年,神华开始接触沙索,希望开展煤制油的合作。但彼时,金融危机爆发,国际油价大跌,煤制油市场的前景并不明晰。直到2000年,时任煤炭部部长的张宝明组建五人团队到沙索进行考察,其中包括现任神华集团总经理张玉卓,他当时任北京煤科院院长。

2002年9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南非首都约翰内斯堡参加全球可持续发展会议期间会见了沙索高层,庄思强参加了当时的会面,至今他还保留着和朱镕基总理握手的照片。

时任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曾培炎到沙索公司总部访问,并与沙索公司签署了一份协议,即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组织中方公司成立中方联合工作组,与沙索公司就项目合作进行谈判。

受到中国政府高层肯定的沙索深受鼓舞,而后有大批的中国企业到沙索进行参观,希望在煤制油项目上与沙索进行合作。接待一批又一批参观团后,沙索在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

在等待了1年多之后,2004年1月,中国发改委协调组织了包括神华和宁煤在内的中国煤炭间接液化项目对外谈判工作组,拟与沙索进行针对性的合作意向谈判,负责研究、指导和对外谈判有关煤制油项目事宜。最后确定沙索与神华和宁煤两大集团合作,分别在陕西、宁夏两地同时开展煤制油项目。在庄思强看来,那时的沙索是被选择,有点指腹为婚的意思。

此后,沙索开始了与合作伙伴长期的谈判,起步阶段的沙索在北京只有两名工作人员,据最早进入中国的一名人员回忆:“谈判是三个星期在北京,然后再去南非三个星期,经常在天上飞来飞去。”

2004年9月,沙索与神华、宁煤签署了合作意向书,随后开始了第一阶段可行性研究。2005年11月,第一阶段可行性研究结束。

2006年6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南非期间,中国相关公司与沙索签订了第二阶段的可行性研究协议。该阶段的可行性研究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技术方面的选择;二是商业运作和融资等。

也就是在此后的第三个月,沙索北京办公室正式成立,这时工作人员已由两人迅速扩大到30人。

令沙索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此阶段严谨的论证、双方在合作模式上的意见不一让沙索错过了一个良好的时机。

突来变故

沙索的优势在于技术和工程经验。但是,这项由油价决定利润的技术,在油价高企的情况下,才能显示优势。

煤制油项目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以神华与沙索合作的神华宁煤间接液化项目为例,如果项目最终获得核准,项目投资额高达580亿元人民币。面对如此大的投入,沙索极为谨慎。

上述参与谈判的人士告诉《能源》杂志记者,沙索在第二阶段可行性研究中,将未来该项目可能遇到的情况都进行了风险测算,包括未来油价的走向、碳税的征收并且做了二氧化碳封存的规划等。

“2006年的油价不能支撑我们投资项目所需要的最低的投资回报要求。”庄思强回忆说。基于油价的动荡,沙索当时提出了希望中国政府能够采取“底价保护机制”。即当油价跌到一定水平之下时,要有一定的现金流入煤制油工业,来保证此工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让沙索纠结的还有未来合资公司的控股权问题。沙索提出的50:50的股比分配成了敏感所在,谁来控股双方相持不下。对于技术是其重要砝码的沙索而言,单纯技术转让的行为也是无法忍受的。“我们希望作为投资方参与项目,也表明了对技术的信心。” 庄思强说。

谈判缓慢推进的同时,沙索的合作伙伴以及煤制油的产业环境都遭遇变数。2006年1月,宁煤并入神华,沙索的合作方由二合一。2008年9月4日,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加强煤制油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神华集团公司煤制油直接液化项目可以继续开展工作,神华宁煤间接液化项目需在认真进行可行性研究后按程序报批,未获批准前不得擅自开工。其他煤制油项目一律停止实施。沙索与神华集团合作的陕西煤制油项目因此被叫停。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admin
    加关注1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157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