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规格的会晤,依然无改谈判结局。6月20日,中俄双方就天然气价格进行的谈判失败,给此前较为乐观的预测浇了一盆冷水。
5月底,王岐山副总理带队参加中俄第七次能源谈判,并达成一系列其他共识。双方商定,未来30年内,俄罗斯每年向中国供应680亿立方米天然气。6月17日,胡锦涛主席访俄期间,双方确定能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然而两国政府间的努力,仍未能就天然气价格达成一致。
分歧在于,俄罗斯坚持对我国的天然气出口价格与出口欧洲价格保持一致,即350美元/千立方米,而中国坚持天然气价格最高维持在235美元/千立方米。100多美元的价格差,30年总额高达千亿美元,并导致双方谈判破裂。
对此,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高级经济师徐博认为,中国对俄天然气的需求未必是刚性的。双方分歧太大,后续谈判是个艰难的过程。而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教授则认为,干脆向俄罗斯开放中国天然气市场,不但有利于俄自动降低价格,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也有重要作用。
天然气风波始末
早在1999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曾经和中方达成意向性的天然气出口协议,但由于国际能源市场价格的飙升,双方最终没有签署这项合同。过去几年中,因为天然气的价格与油价同步上涨,从俄罗斯进口的成本价格远远超出了国内的市场价。
2006年初俄乌“斗气”后,俄罗斯把对欧的天然气价格统一调整到每千立方米230美元,而同期国内天然气的市场均价只有100美元。2006年1月,时任俄罗斯第一副总理的梅德韦杰夫正式宣布,从2007年起,俄罗斯将不再向独联体国家提供任何特殊优惠价格的天然气。
早在2006年,俄罗斯首先提出修建东西两条天然气管道,西线自西西伯利亚通过中俄西部边境进入我国的新疆,东线则是自科维克金进入我国的东北境内。就在当年,俄罗斯天然气公司与中国的石油公司签订了《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会谈纪要》,约定俄罗斯自2011年开始从东西两线每年向中国供气680亿立方米。
但在2008年,俄罗斯能源部与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完成的《俄罗斯2030年前天然气行业发展总体纲要》中却以气候和地质条件、环保因素以及经济性等问题基本否决西线方案。由于原规划中要穿越环境保护区,西线项目从提出以来一直受到国际和俄罗斯国内环保组织的抗议。
2009年6月,胡锦涛主席访俄,与梅德韦杰夫总统签署了《关于天然气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决定修建中俄天然气管线。同年10月,温家宝总理和普京总理在北京签署《落实2009年6月24日<关于天然气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路线图》和《关于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天然气的框架协议》。协议规定从2014年或2015年起,俄罗斯每年向中国供应700亿立方米天然气。
现在,虽然双方政府间极力促成合作,但因具体细节阻碍了合作进展。
在6月20日俄新社组织的中俄能源讨论会上,俄罗斯国家杜马副主席、俄罗斯天然气石油协会主席瓦列里·亚泽夫反对中国提出的价格,主张以俄输欧的天然气价格为准。而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大学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庞昌伟教授认为,中方认为是235美元/千立方米,这个和我们LNG(液化天然气)的进口平均价格以及我国开采煤层气的价格是比较贴近的。俄方希望以欧洲出口定价作为对华出口定价存在缺陷,天然气出口主要成本在运输,但俄罗斯从西西伯利亚向中国的阿尔泰地区运输要比输送到欧洲近数千公里,定价上俄对华的运输成本肯定要较对欧的低。
双方僵持不下,需要另找谈判成功的机会。
争议由来已久
其实,中国与俄罗斯在能源合作中,争吵从来未断。林伯强教授曾告诉记者,能源出口占俄罗斯经济比重非常大,并且现在能源价格不断提升、能源紧缺等因素导致俄罗斯越来越强硬,在交易中并不断修改规则,与之进行合作存在诸多变数。
此前我国积极进行能源供应多元化策略,建立中亚天然气管道、中缅天然气管道和LNG海上通道,避免对俄罗斯天然气的过度依赖。
2004年,俄罗斯石油公司与中石油签订合同,合同约定中石油向俄石油预先支付60亿美元,俄罗斯石油公司在2005年至2010年间将向中国出口总计4840万吨原油。这一合同油价以发货当月的布伦特原油价格为基础,享有每桶3美元的折扣。2005年,俄石油将折扣由每桶3美元降至2.325美元。到了2007年后期,俄石油再次酝酿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