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厚重的“三重门”——鄂尔多斯调整结构 产业升级之解读

   2011-06-14 3410

  历史把资源留给了鄂尔多斯,而鄂尔多斯正在改变资源利用方式的历史。

  非煤产业:再创一条生路

  “过去,这里装备制造业十分落后。基本没有较大的制造企业和知名的装备产品,几乎没有几个完整的机械制造厂,甚至连一些大型的维修厂和配件供应也没有。”当类似的语言见诸于某些媒体时,只不过是想告诉更多的人:鄂尔多斯总是出人意料。

  来过鄂尔多斯的人都会惊叹于一个事实,那就是鄂尔多斯居然还有大规模的装备制造业和汽车加工业,这无疑是颠覆了人们对鄂尔多斯除却煤炭别无长物的传统印象。但这不过是鄂尔多斯进军非煤产业的精彩手笔之一。

  “鸡蛋不能装在一个篮子里”。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是很多资源富集地区必须面对和破解的矛盾。而鄂尔多斯经济发展的“加速度”势头为何只增不减,并保持着不竭的“活力”与持久“耐力”?

  “依靠资源但不依赖资源,既注意做大做强资源型产业,又大力向非资源型产业进军”,是这个地级市决策层的口头禅更是最贴切的答案。

  几年来,总投资超过100亿元的华泰汽车工业园在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拔地而起,建成了全球先进的柴油发动机和自动变速箱等汽车部件和整车生产线。奇瑞汽车200亿元汽车项目落户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随后,总投资122亿元的众宝汽车制造项目也落户于此。此外,还有投资40亿元的东风汽车集团与中兴特种车辆制造有限公司年产1万辆特种车项目,总投资70亿元的中国精功集团年产量5万辆重卡项目……

  在东胜和康巴什之间,有一个6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它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原则,按照生态型、园林式、旅游型工业城标准进行建设;它着力走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高产业链接、高附加值、高度节能环保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它的产业发展贯穿着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致力于打造中国西部一流装备制造业。它就是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基地,一个适应经济发展、符合时代潮流的集群式工业园区。

  这些,不过是鄂尔多斯发展非煤产业的冰山一角。冰面之下,非煤产业的体量究竟有多大?伴随着人们的猜想,鄂尔多斯的非煤产业开始了“滚雪球”。

  当非煤产业之战的集结号吹响,鄂尔多斯可谓是招招有数、招招用力、招招见效,一个以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为主导产业,以煤机、风机、太阳能设备、环保设备等为辅助产业的装备及配套零部件产业集群精彩而生,一个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和现代化大型装备制造基地呼之欲出。鄂尔多斯大规划、大建设的非煤产业正在通过两条战线推进,一是依托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形成一个煤产业和煤深加工产业的机械装备制造业的支撑体系。二是大力推进汽车整车制造和汽车零部件生产的产业格局。

  ——汽车加工业。目前,在建项目包括精功集团重型卡车及特种汽车项目、鄂尔多斯市中兴有限责任公司特种车辆制造项目、华泰集团自动变速器制造项目、华泰集团轿车制造项目、润禾清洁燃料汽车改装项目、奇瑞集团汽车和零配件制造及工业机器人制造项目。全市已形成汽车生产能力5万辆,在建轿车产能15万辆、SUV乘用车30万辆、重型卡车6.5万辆、特种车1万辆、30万台发动机、30万台变速器、各种商用车1.5万辆。2011年,拟建中欧国际奔驰集团商务车和房车生产及配套产业链项目、鸿泰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专用重型卡车及核心零部件项目。同时,依托奇瑞、华泰等大型车企,全力打造康巴什华泰汽车园区和东胜奇瑞汽车园区,建设技术领先、产品对路的先进生产线,扩大乘用轿车、载重汽车及特种车辆生产规模,提高零部件配套能力和配套模具的研发水平。力争到2015年,形成整车50万辆、发动机30万台、变速器30万台、重载汽车1.5万辆的产能规模和200家零部件生产企业配套产业集群,零部件本地化率达到40%以上,成为面向西北地区的汽车生产和集散中心,实现产值900-1200亿元。

  ——煤机化机加工业。目前,天隆集团伊旗工业园区项目、锦西化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压力容器项目一期已建成。鄂尔多斯市巨鼎煤矿机械装备有限公司刮板输送机研制基地建设项目、中煤集团煤机制造项目、重机能源煤矿综采机械项目、乌兰煤机制造项目、久和能源公司风电整机项目正在建。全市已形成年产煤机截齿40万把,年维修综采设备35套、掘进设备30套、矿山机械加工件7.5万吨的能力。“十二五”期间,鄂尔多斯的装备制造业将以东胜-康巴什-阿镇装备制造集中区为集聚载体,发展大型煤炭采掘机械及配套设备,提高研发和制造水平,完善产品系列,促进煤机制造产业集群化发展,力争到2015年,各类煤机产能达到1000台(套)。依托风电落地企业,我市还以大功率风力发电机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电齿轮箱、发电机、液压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制造为重点,加快建立完整的风机整机制造和零部件产业链。同时,积极发展化机、航空航天和环保设备制造产业。

  在资源产业依然红火之时非资源产业已替补到位,资源产业一业独大的问题被有效解决,发展的质量与速度得到有机统一。这已被列入鄂尔多斯的启示录,成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admin
    加关注1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157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