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总局出台应对疫情财税政策“组合拳”有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2020-05-27 中国空分网1360
核心提示:税务总局出台应对疫情财税政策“组合拳”有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近日,财税部门联合发布系列公告,明确自1月1日起实施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税收优惠政策,聚焦疫情防控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有效缓解防疫特殊时期企业经营困难,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为更好发挥税收支持疫情防控的职能作用,帮助纳税人准确掌握和及时适用各项新出台的支持疫情防控税收优惠政策,税务总局对新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梳理形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税收优惠政策指引,共涉及支持防护救治、支持物资供应、鼓励公益捐赠、支持复工复产四个方面12项政策。

在支持防护救治方面,指引明确,取得政府规定标准的疫情防治临时性工作补助和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个人取得单位发放的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医药防护用品等免征个人所得税。

支持物资供应方面,指引明确,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纳税人提供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运输收入免征增值税;纳税人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生活服务及居民必需生活物资快递收派服务收入免征增值税;对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扩大产能购置设备允许企业所得税税前一次性扣除;对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组织进口的直接用于防控疫情物资免征关税。

鼓励公益捐赠方面,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等国家机关捐赠应对疫情的现金和物品允许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税前全额扣除;直接向承担疫情防治任务的医院捐赠应对疫情物品允许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税前全额扣除;无偿捐赠应对疫情的货物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扩大捐赠免税进口范围。

支持复工复产方面,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企业2020年度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延长至8年。

税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落实是当前各级税务机关的重大政治责任,下一步,税务部门将以更高的要求、更硬的标准、更实的举措,继续打好政策服务精准防疫组合拳:一方面大力推进“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等便利举措,确保办税缴费安全便捷高效;另一方面持续抓好各项硬核优惠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切实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更多税务力量。

应对疫情的财税政策“组合拳”

对于税务总局新出台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税收优惠政策指引,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教授李旭红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为加大对于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明确税收优惠事项,税务总局精心编制了支持疫情防控的税收优惠政策指引,帮助纳税人准确掌握和及时适用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这一举措具有积极意义,可以帮助纳税人及时掌握疫情防控税收优惠政策和税收征管流程,实现“应享尽享、应享快享”,使纳税人用足税收优惠、切实减轻税收负担,从而保障税收职能作用的发挥,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税务力量。

与此同时,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白彦锋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采访时表示,可以看出,本次应对疫情的财税政策“组合拳”具有以下鲜明特点:2017年2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6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改《企业所得税法》的决定,以更大税收优惠鼓励企业进行慈善捐赠。《企业所得税法》的第九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这次修订增加了准予结转的规定,对于公益性捐赠的税收优惠力度进一步加大。而本次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税收优惠,进一步加大了税收优惠力度,援引之前企业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举办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向玉树地震灾区的捐赠、支持舟曲灾后恢复重建等特定事项的捐赠,取消了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限额规定,允许全额扣除;而且将接受公益性捐赠的主体范围从公益性社会组织进一步拓展为县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相关医院,特事特办,这就减少了中间环节、进一步提高了应对疫情的工作效率。可以说,我国这次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之所以能够做到如此高效、系统,是与我国前期应对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等经验积累密不可分的。

此外,对于受疫情短期冲击较大的餐饮、旅游等服务业,指引规定,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企业2020年度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由《企业所得税法》通常规定的5年延长至8年。困难行业企业,包括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指旅行社及相关服务、游览景区管理两类)四大类。这样就从相关行业的经营规律入手,增强了相关行业的抗风险能力,解决相关企业淡旺季经营收入和利润分布不够均衡的问题,熨平了经济冲击对企业税负的负面影响。

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国家税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军强调,当前正值企业陆续复工复产期,正处2月份申报纳税期,正是落实疫情防控政策的关键期,必须坚决做到优惠政策落实要给力。全国税务系统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落实新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巩固和拓展原有减税降费政策成效,有力支持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稳定就业、保障民生。要充分利用税收大数据资源,加强税收经济分析,及时了解企业复工复产情况,积极主动帮助企业缓解生产经营困难,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继续研究出台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措施,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对于如何缓解短期内受疫情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困难,李旭红指出,此次疫情对餐饮、旅游、娱乐等服务行业的影响尤为显著,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非常及时,注重稳定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的生产经营。如对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生活服务以及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资快递收派服务等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

近日,财税部门联合发布系列公告,明确自1月1日起实施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税收优惠政策,聚焦疫情防控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有效缓解防疫特殊时期企业经营困难,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为更好发挥税收支持疫情防控的职能作用,帮助纳税人准确掌握和及时适用各项新出台的支持疫情防控税收优惠政策,税务总局对新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梳理形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税收优惠政策指引,共涉及支持防护救治、支持物资供应、鼓励公益捐赠、支持复工复产四个方面12项政策。

在支持防护救治方面,指引明确,取得政府规定标准的疫情防治临时性工作补助和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个人取得单位发放的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医药防护用品等免征个人所得税。

支持物资供应方面,指引明确,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纳税人提供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运输收入免征增值税;纳税人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生活服务及居民必需生活物资快递收派服务收入免征增值税;对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扩大产能购置设备允许企业所得税税前一次性扣除;对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组织进口的直接用于防控疫情物资免征关税。

鼓励公益捐赠方面,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等国家机关捐赠应对疫情的现金和物品允许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税前全额扣除;直接向承担疫情防治任务的医院捐赠应对疫情物品允许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税前全额扣除;无偿捐赠应对疫情的货物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扩大捐赠免税进口范围。

支持复工复产方面,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企业2020年度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延长至8年。

税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落实是当前各级税务机关的重大政治责任,下一步,税务部门将以更高的要求、更硬的标准、更实的举措,继续打好政策服务精准防疫组合拳:一方面大力推进“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等便利举措,确保办税缴费安全便捷高效;另一方面持续抓好各项硬核优惠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切实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更多税务力量。

应对疫情的财税政策“组合拳”

对于税务总局新出台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税收优惠政策指引,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教授李旭红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为加大对于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明确税收优惠事项,税务总局精心编制了支持疫情防控的税收优惠政策指引,帮助纳税人准确掌握和及时适用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这一举措具有积极意义,可以帮助纳税人及时掌握疫情防控税收优惠政策和税收征管流程,实现“应享尽享、应享快享”,使纳税人用足税收优惠、切实减轻税收负担,从而保障税收职能作用的发挥,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税务力量。

与此同时,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白彦锋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采访时表示,可以看出,本次应对疫情的财税政策“组合拳”具有以下鲜明特点:2017年2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6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改《企业所得税法》的决定,以更大税收优惠鼓励企业进行慈善捐赠。《企业所得税法》的第九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这次修订增加了准予结转的规定,对于公益性捐赠的税收优惠力度进一步加大。而本次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税收优惠,进一步加大了税收优惠力度,援引之前企业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举办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向玉树地震灾区的捐赠、支持舟曲灾后恢复重建等特定事项的捐赠,取消了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限额规定,允许全额扣除;而且将接受公益性捐赠的主体范围从公益性社会组织进一步拓展为县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相关医院,特事特办,这就减少了中间环节、进一步提高了应对疫情的工作效率。可以说,我国这次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之所以能够做到如此高效、系统,是与我国前期应对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等经验积累密不可分的。

此外,对于受疫情短期冲击较大的餐饮、旅游等服务业,指引规定,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企业2020年度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由《企业所得税法》通常规定的5年延长至8年。困难行业企业,包括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指旅行社及相关服务、游览景区管理两类)四大类。这样就从相关行业的经营规律入手,增强了相关行业的抗风险能力,解决相关企业淡旺季经营收入和利润分布不够均衡的问题,熨平了经济冲击对企业税负的负面影响。

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国家税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军强调,当前正值企业陆续复工复产期,正处2月份申报纳税期,正是落实疫情防控政策的关键期,必须坚决做到优惠政策落实要给力。全国税务系统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落实新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巩固和拓展原有减税降费政策成效,有力支持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稳定就业、保障民生。要充分利用税收大数据资源,加强税收经济分析,及时了解企业复工复产情况,积极主动帮助企业缓解生产经营困难,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继续研究出台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措施,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对于如何缓解短期内受疫情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困难,李旭红指出,此次疫情对餐饮、旅游、娱乐等服务行业的影响尤为显著,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非常及时,注重稳定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的生产经营。如对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生活服务以及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资快递收派服务等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企业2020年度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8年。这些政策可以直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税费成本,稳定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起到稳定就业和拉动消费的积极作用。

下一步,为缓解受疫情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困难,一是要继续加大对于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帮助企业适应非接触式的多样化办税方式。各级税务机关继续简化税收管理流程,利用信息化现代征管手段,开展“非接触式”办税缴费及提供多元化纳税服务;二是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由于此次疫情对于消费及劳动力供给都是直面的影响。服务业以中小企业居多,他们的抗风险能力较弱,并且疫情对于劳动力的供给影响较大,服务业又以劳动力密集居多,因此疫情对中小型服务企业的影响可能超过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需要加大扶持力度才可渡过难关,一些确实困难大的企业,可以依法核准缓交。

“同时要继续关注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扶持,建议减免企业一定的社保缴费金额以降低其人工成本。当然,既然已大幅减免税收,其他相关的行政性收费也应该一并减免或缓交,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李旭红进一步强调。

事实上,各地陆续出台了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此,李旭红认为,中小微企业由于生命周期短,资金实力不足,应对风险能力弱,人工成本、税费融资成本、物业租金等运营成本在疫情叠加效应下给企业带来较大负担,可能会导致企业的现金流出现问题,影响企业的可持续性经营。

为应对疫情支持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财税支持政策,主要包括延期申报纳税、减免税费及缓缴社保费等方面,减轻了中小企业在疫情期间的纳税负担及经营负担,支持企业共渡难关。此外,各地出台的稳岗支持政策有助于帮助企业稳定劳动关系,保障劳动力的持续供给和质量提升。减免企业物业租金和降低用电用水费用等举措则对降低中小企业运营成本、支持复工复产具有积极作用。

文章来源:中国产经新闻网

业企业2020年度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8年。这些政策可以直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税费成本,稳定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起到稳定就业和拉动消费的积极作用。

下一步,为缓解受疫情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困难,一是要继续加大对于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帮助企业适应非接触式的多样化办税方式。各级税务机关继续简化税收管理流程,利用信息化现代征管手段,开展“非接触式”办税缴费及提供多元化纳税服务;二是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由于此次疫情对于消费及劳动力供给都是直面的影响。服务业以中小企业居多,他们的抗风险能力较弱,并且疫情对于劳动力的供给影响较大,服务业又以劳动力密集居多,因此疫情对中小型服务企业的影响可能超过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需要加大扶持力度才可渡过难关,一些确实困难大的企业,可以依法核准缓交。

“同时要继续关注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扶持,建议减免企业一定的社保缴费金额以降低其人工成本。当然,既然已大幅减免税收,其他相关的行政性收费也应该一并减免或缓交,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李旭红进一步强调。

事实上,各地陆续出台了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此,李旭红认为,中小微企业由于生命周期短,资金实力不足,应对风险能力弱,人工成本、税费融资成本、物业租金等运营成本在疫情叠加效应下给企业带来较大负担,可能会导致企业的现金流出现问题,影响企业的可持续性经营。

为应对疫情支持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财税支持政策,主要包括延期申报纳税、减免税费及缓缴社保费等方面,减轻了中小企业在疫情期间的纳税负担及经营负担,支持企业共渡难关。此外,各地出台的稳岗支持政策有助于帮助企业稳定劳动关系,保障劳动力的持续供给和质量提升。减免企业物业租金和降低用电用水费用等举措则对降低中小企业运营成本、支持复工复产具有积极作用。

文章来源:中国产经新闻网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admin
    加关注1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157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