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2月19日发布的《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稳健货币政策的重点之一,是以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千方百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通过一段时间以来的LPR报价,我们看到市场化改革对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产生的成效。
从去年8月份央行宣布完善LPR形成机制以来,LPR的推广运用在稳步扩大、普及,效果逐步显现。完善LPR形成机制,是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是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手段。从数据上看,在完善LPR形成机制以前,2019年年初至7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一直在5.3%附近波动,市场利率下行向企业贷款利率传导不足;而8月份以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已6次发布新机制下的LPR,1年期LPR较同期限基准利率下降了20个基点。随着LPR报价稳中有降,企业贷款利率显著下降。截至2019年年末,新发放贷款中运用LPR的占比已达到90%,而存量贷款定价基准转换也在稳妥推进中。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2月20日的1年期LPR报价为4.05%,5年期以上LPR报价为4.75%,分别下调10个基点和5个基点。
在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亟需向改革要动力的当下,以类似完善LPR形成机制这样的市场化改革举措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是极为必要且意义深远的,降低融资成本的改革努力绝不能“松劲”。唯有企业长远发展向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才更稳健,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金融的长效支持,离不开长期较低的融资成本和稳定的特气网融资环境。“长期较低的融资成本”和“稳定的融资环境”,需要通过市场化的改革举措来实现,而不是依赖短期性的行政手段。在完善LPR形成机制以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稳步降低证明了这一点,继续坚定地以市场化改革取向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是我们必须保持的定力和必然要走的道路。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且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下,逆周期调节尤为关键,而科学稳健地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更是重中之重。《报告》详解了站在金融角度如何“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并指出:一是要科学把握总量的度,二是要有效把握结构的度,三是要加大改革的力度,进一步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其中,完善LPR传导机制就是加大改革力度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应继续用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强化市场化的利率形成、传导和调控机制;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坚决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同时,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中所透露出的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也是今后降低融资成本改革努力的方向和遵循。应当看到,企业的融资、生产、经营是复杂且高度市场化的系统性行为,应由市场力量来主导和支配;同样,货币政策的微观传导,也应主要由市场因素主导。因此,未来更应坚定不移地用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纵深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期由市场力量来协调资金的供给方与需求方,由市场决定资金价格的形成,从而为实体经济融资降成本,最终为企业构建一个长期稳定、相对优惠的融资环境。LPR改革以来的良好成效,印证了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性。
企业兴,经济兴,支持企业融资是金融的职责所在。无论是应对眼前疫情,亦或是着眼长远发展,我们都应坚定地以改革取向持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平衡好短期政策与长效机制的关系,振兴企业发展,稳定经济增长。
文章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