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正式实施,中国人民银行也宣布于1月6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新年伊始,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已经扑面而来。2020年中国经济将呈现怎样的走势?哪些领域可能实现新的突破?中国与全球经济又将涌现哪些新业态、新趋势?
为此,南方日报·南方经济智库采访了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和等知名经济学家,展望2020年中国经济发展。
看经济增长
今年增速下行幅度将收窄
2019年三季度GDP下降至6%,触及2019年增长目标区间的下限。“从目前看,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中速增长平台,今后一两年内还可能有0.5到1个百分点的回落空间。”刘世锦表示,根据宏观模型分析,2020年稳增长的压力和挑战将大于2019年。不过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2020年即使经济增长略低于6%,也可以实现“两个翻番”的目标。
刘元春认为,一方面,2019年下行的趋势性力量和结构性力量将持续发力,导致2020年潜在GDP增速进一步回落;另一方面,2019年下行的很多周期性力量在2020年开始出现拐点性变化,下行幅度将较2019年明显收窄。部分周期性力量的反转以及中国制度红利的持续改善,将是2020年最值得关注和期待的新变化。
刘元春表示,从增速看,预计2020年实际GDP增速为5.9%。同时,由于GDP平减指数涨幅降至1.1%,2020年名义GDP增速为7%,较2019年回落0.6个百分点,下滑幅度明显收窄。
刘世锦则指出,尽管增速在逐步回落,但中国经济每年的新增量仍是全球最大的,全球最大的经济增长潜能在中国,最重要的发展机会也在中国。
看发展机遇
要素市场化、大都市圈潜力巨大
“中国经济运行中有诸多潜在的新动能。”刘志彪认为,这主要体现在:中央和地方“双引擎”发展主体的积极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度推进;企业家、政府官员、科技人员3支队伍的积极性;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各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提供的发展潜力和机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巨大;区域空间布局成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
如何激活这些潜力?刘志彪认为,要素市场化是中国将来改革的重点,未来经济的活力在于要素市场不断市场化。
刘世锦认为,大都市圈范围的乡村振兴是下一步中国经济非常重要的区域,存在巨大发展潜力。广东要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为契机,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让城市居民和农民在城乡之间的来往更加自由,让城市里更高质量的资源流动到农村,共同建设小镇。
看收入和消费
六成人口将迈入中等收入群体
按照计划,2020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刘世锦表示,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之后,建议推动中等收入群体倍增,用10年时间实现,届时全国将有六成左右的人口成为中等收入群体。
“对于中等收入群体的定义是,三口之家一年收入10万到50万元。2019年全国中等收入群体占比是31%,大概需要10年左右实现翻番。”刘世锦介绍,广东的发展水平高于全国,目前这一比例约为43%。广东可通过稳定增长和缩小收入差距,争取用5年时间完成这一目标,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
对于2020年的中国经济,刘志彪表示会更关注消费。一方面关注收入分配改善情况,另一方面会关注随着消费升级,民众的购买能力是否有所增强。影响消费增长的因素有很多,从总的方面看,应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来提高人均收入。
在投资方面,刘元春认为,在基础设施投资持续改善、国有企业投资持续上升以及民营企业家预期改善的作用下,民营投资将在2020年摆脱底部徘徊的困局。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