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直径约15米的银白色大圆球,缓缓吃下经过压缩、净化的二氧化碳 向南/摄
中国二氧化碳行业已发展多年,却依然处于原始竞争阶段,在运输半径限制下,大量年产10多万吨的企业割据一方,缺少一个强大的行业龙头,尽管产品有诸多用途,如叶面肥料、注气驱油、降解材料等,但需求爆发性增长还需时日。
证券时报记者 向南
两个直径约15米的银白色大圆球,缓缓吃下经过压缩、净化的二氧化碳,大圆球下停着的专业货运车,将纯净的二氧化碳运到珠三角各地,最终变成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膨胀而出的气泡,变成焊头边阻挡氧化的保护层.....
这就是惠州凯美特气(002549,股吧)体有限公司的生财之道,靠回收、净化、销售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二氧化碳,惠州凯美特气的控股股东凯美特气(002549)去年以1.2亿元的销售额,实现4206万元净利润。凯美特气也是我国第一个以销售二氧化碳为主业的上市公司。
二氧化碳提纯收益高
从惠州大亚湾区中心出发,沿着石化大道东方向10公里,就是大亚湾石化区,中海油和荷兰壳牌各占50%股权的中海壳牌公司是大亚湾石化区最重要的公司,尖塔、椭圆状的大型石化装置分布在石化大道两侧。
在这些石化设备之间,管道像蛛网一样彼此连接,其中有一根直径约80厘米的管道,从中海壳牌公司年产能95万吨的乙烯装备中伸出来,伸到3公里外惠州凯美特气工厂内。
这条管道与众不同,里面装的是对中海壳牌而言毫无用处的二氧化碳。中海壳牌生产乙烯同时,伴生出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本来是要排放到空气中。不过对惠州凯美特气而言,这些二氧化碳却是难得的原材料,纯度高达99%。生产食品级二氧化碳,原料纯度越高,成本越低。
这是一笔对双方都有利的生意,中海壳牌减少了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排放,还能以每吨70多元的价格向惠州凯美特气收取费用。惠州凯美特气收益更大,70多元的原料经过一番加工,能以每吨600多元的价格卖出。
惠州凯美特气的生产技术负责人钟建交向记者表示,尽管原料气有99%的纯度,但里面含有很多有害物质,比如硫、烃等,99%到产成品的99.99%,其中要经过四个工序,每个工序还有若干环节。
钟建交解释,原料气要经过压缩、净化、液化提纯以及储存四个工序,才能成为可食用级,压缩是为了减小空气体积,同时处理掉尘土、水汽等杂质,净化可以去除原料气含有的硫、醇、烃及固体等杂质,液化提纯是将高压原料气经过换热后,进行冷却液化,进入提纯塔精馏提纯,最后气体通过减压提纯系统提高产品纯度与降低压力进入储存工序。
“降低甲烷、乙烯等杂质的工艺比较难,而最关键的环节是液化提纯,这个环节决定了产品质量,还决定了生产成本。” 钟建交表示。
液化是整个工艺中最耗能的部分,该环节用掉耗电量的三分之一。不过江苏省气体工业协会秘书长王荣华认为,决定成本高低的关键在于闪蒸部分,闪蒸属于精馏环节的一部分,将惰性气体分离出去的过程要带走一部分二氧化碳,带走的多,成本就高,反之成本就低。而正是在这一关键环节,凯美特气自行研发了二氧化碳动态减压分离提纯工艺技术专利技术,可生产出纯度为99.999%的特纯二氧化碳产品。
在二氧化碳行业中,成本构成主要是电力,并不是二氧化碳原料气。资料显示,凯美特气本部每年需付12万元购气款,安庆凯美特气每年需付18万元,并按照每年5%递增,惠州凯美特气是凯美特气目前三家公司中采购价格最高的,每年需采购7.3万吨(上下浮动10%),价格达89元/吨,每五年协商一次。相比之下,凯美特气总部生产每吨二氧化碳需要消耗188度电,惠州凯美特气需要消耗201度,电费成本很高。
钟建交表示,惠州凯美特气运输半径为300公里,基本可以覆盖珠三角地区。
占市场是竞争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