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易纲强调,要继续强化逆周期调节,增强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10月份经济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不过,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仍面临挑战,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局部性社会信用收缩压力依然存在。这也是政策层面不断强调强化逆周期调节的重要原因。
回看今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国内生产总值6977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分季度看,一季度GDP增长6.4%,二季度增长6.2%,三季度增长6.0%。
就10月份的具体指标数据看,经济下行压力不容小觑。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4.7%,比9月份回落1.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较9月份下滑1.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7.2%,与4月份的年内低点持平,实际增长4.9%,为年内新低。
虽然我国经济运行始终保持在合理区间,投资增长大体稳定,消费、就业总体稳定,但由于国内周期性问题与结构性矛盾叠加,从上述数据中也可看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迹象明显。
在这样的形势下,进入四季度稳增长的收官阶段,继续强化逆周期调节,增强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尤为必要。正如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所强调,金融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加强结构调整,进一步将改革和调控、短期和长期、内部和外部均衡结合起来,用改革的办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发挥好银行体系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的关键作用,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
从人民银行发布的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来看,稳健的货币政策成效显著,传导效率明显提升,金融为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数据显示,9月末,M2同比增长8.4%,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8%。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前三季度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并略高,体现了强化逆周期调节。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3.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1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74.2%。
从货币政策的实施和实际效果来看,也体现了“精准滴灌”的作用。比如,人民银行9月6日宣布,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商行额外降准1个百分点,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同时,发挥宏观审慎评估(MPA)的作用,将定向降准城商行使用降准资金发放民营、小微企业贷款情况纳入MPA考核。从整体来看,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4867亿元,这部分主要投向了民营和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
与此同时,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明显提升,用市场化改革方法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取得明显成效。比如,通过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带动企业贷款利率下降。目前来看,以市场化改革的方式促进降低企业贷款实际利率的效果初步显现,9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较2018年高点下降0.36个百分点。
有效的金融政策措施为实现“六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总体来看,我国当前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的有利因素较多,三大攻坚战取得实质性进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总供求基本平衡,经济增长保持韧性,改革开放有力推进,宏观政策效果逐步显现。今年“双11”电商大促销这场消费的饕餮盛宴,除了成交额不出意外再次刷新以外,更是呈现出从城市走向农村、从国内走向国际的消费趋势,再次验证了中国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和蓬勃动力。
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保持定力,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创新和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加强逆周期调节,坚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妥善应对经济短期下行压力,同时坚决不搞“大水漫灌”。而精准滴灌,关键在于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日前,银保监会通报了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平安银行北京分行变相提升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典型案例,这从侧面反映出民营和小微企业信用分层短期内难以缓和,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存在。
而从上周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和LPR运行情况看,随着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加大,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11月18日,人民银行开展180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较此前下降5个基点至2.5%;11月19日,财政部、人民银行进行500亿元1个月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招投标,中标利率下降两个基点至3.18%,同一天,人民银行又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200亿元逆回购操作;11月20日,1年期LPR下降5个基点至4.15%;5年期LPR超预期下降5个基点至4.80%。由此可见,随着LPR改革效果的逐步显现,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效率将提升,也将带动企业贷款利率下降。
文章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