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之际,央行货币政策动向尤为引人关注。
11月16日,央行发布《2019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重申坚决不搞“大水漫灌”,删除了二季度的“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提出缓解局部性社会信用收缩压力,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警惕通胀预期发散。
不搞“大水漫灌”可以说是近年货币政策一以贯之的立场,这是因为过去几年信贷宽松环境带来的经济高速增长,其负面影响不断显现,如企业杠杆过高;而且,以流动性宽裕刺激经济近年开始边际效用明显下降,由此带来的房地产等资产价格上升,还一定程度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所以,央行在此次报告中提出,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相匹配。
虽然不宜放任货币政策过度宽松,但决策层也一直强调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不过最近出现了令市场担忧和央行关注的现象,即今年9、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连续超过3%,其中10月份达到3.8%,为最近7年的新高,并呈现上行趋势。CPI数据高位运行引发通胀担忧,自然也就影响了央行货币政策预期。
需要说明的是,最近CPI高企主要是猪肉价格上涨引发,如10月份猪肉价格同比涨幅超过100%,其他肉禽类食品因替代效应也不同程度上涨。如扣除猪肉价格上涨因素,10月CPI环比上涨约0.1%,同比上涨约1.3%,总体稳定。而猪肉价格之所以上涨,原因众所周知,目前虽然多渠道增加供应稳定价格,但作为主要措施的生猪恢复生产需要至少6~8个月的时间周期。
值得庆幸的是,在一系列稳定猪肉价格的基础上,目前猪肉供需矛盾逐步缓解。除了持续扩大猪肉进口外,据农业农村部监测,10月份规模猪场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了0.5%和4.7%,这已经是连续两个月实现了环比增长。即便猪肉价格下跌可能还需要数月,但不应该因此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
而且,根据央行发布的10月金融数据,10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为6189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185亿元,环比上月的2.27万亿元也大幅度减少73%。
事实上,当前流动性问题正是结构性的,即在整体流动性合理的基础上,部分领域信贷需要仍得不到满足。如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往往资金需求较大,近年政策对小微企业的支持难以满足其资金需要,且受去杠杆政策影响,银行惜贷,资本市场发债亦乏人问津。正如央行此次报告提到的“局部性社会信用收缩压力”。
因此,未来应该有针对性地给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特别是一些一时陷入资金困境但又具备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应该甄别并给予特定支持,助其渡过难关。从既有经验看,在一系列针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的政策发布并落地后,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得到改善,未来这一精准施政的方式,也可运用到其他需要支持的领域。
央行在包括此次报告中一再强调,要强化金融服务功能,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未来,除了要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也应该从“精准浇灌”方面发力,在释放流动性时,既要防范资金流入房地产等严控领域,更要加强金融机构服务和甄别能力,让信贷资金给真正需要支持的领域“雪中送炭”。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