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倾斜风向
2011年3月21日,国家发改委专门下发《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明确在新的政策出台之前,禁止建设年产50万吨及以下煤经甲醇制烯烃项目,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甲醇项目,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二甲醚项目,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油项目,年产20亿立方米及以下煤制天然气项目,年产20万吨及以下煤制乙二醇项目。并称,上述标准以上的大型煤炭加工转化项目,须报经国家发改委核准。
但是在新型煤化工概念鼓动下的地方投资热潮,似乎正在让上述通知,慢慢变成一纸空文。据统计,目前国内在建的新型煤化工项目约有30个,总投资达800多亿元,其中甲醇新增产能850万吨,二甲醚新增90万吨,烯烃新增100万吨,煤制油新增124万吨。这些新增的煤化工项目动辄投资上百亿,但并非每一个大项目都经国家发改委审批过。
到今年6月底,应用了西门子设备的神华宁煤煤制烯烃项目在运转了3个多月后将进行验收,相关的报告将上报国家发改委,这是目前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的为数不多的煤化工示范项目之一,政府希望先通过项目示范再考虑是否推广。
不过,拥有巨大煤化工投资冲动的地方政府已经等不及这些示范结果。前段时间,西门子已经将两套煤化工设备运抵山西晋城,当地的兰花集团将以此上马“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的煤化工项目——尽管这些项目至今仍未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准。
现在设备制造巨头西门子为迎合地方的投资热情,在中国重点推荐的是大型的煤化工设备,而已经不再提供那些小型的设备。
西门子杰斯菲克气化技术公司设备工程师刘云说,国家下一步将会重点鼓励大型的煤化工项目,而在小型煤化工的项目方面,相关技术和设备领域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目前,不少地方都在与西门子谈煤化工项目,大部分都集中在以新疆为代表的西部地区。
华东理工大学洁净煤技术所掌握的相关技术,是目前国内煤化工行业应用较为成熟的技术之一。该所研究员周志杰说,国内确定使用他们技术的煤化工项目已经有23个,其中已经运行的有8个,这些煤化工项目中最小的投资额也超过了20亿。从新疆、内蒙古到安徽、山东,再到江苏、浙江等地都有煤化工项目的上马。
根据国家发改委掌握的情况,目前部分煤化工产品产能严重过剩。其中,全国甲醇装置开工率只有50%左右,二甲醚装置也大量闲置,相当一部分企业面临破产倒闭。而新上马的煤化工项目,也不再集中于煤制油、煤制二甲醚,以及简单的煤制甲醇,而是转向了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与合成氨。
华东理工大学洁净煤技术所研究员周志杰说,从现在情况看,下一步煤制烯烃和煤制天然气产业的发展可能是政策鼓励的一个大方向。其中煤制天然气或许会受到地域的限制,而煤制烯烃受到地域限制的可能性较小。
周志杰认为,煤制油不可能在未来被允许更多的上马,因为煤制油项目不仅投资更大,而且受到油价波动的影响也更大。以神华试点的煤制油项目,尽管已经开展了几年,但还很难说已经取得了商业的成功。
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李保庆也认同上述观点,他说,现在煤化工还处在示范阶段,政府希望这些示范的项目在运营一段时间之后,总结推广。
周志杰还表示,目前看煤制甲醇是过剩的,但是政府对烯烃等下游化工产品的鼓励将有利于消化甲醇。由于甲醇是煤制烯烃的中间产品,因此,鼓励发展烯烃,实际上就等于是在鼓励煤制甲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