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啤独创低碳“问责制” 践行企业绿色责任

   2011-06-09 2530


这就是青岛啤酒公司所要追求的绿色责任方向。在过去的8年中,青岛啤酒这家始建于1903年的百年老店,年销售额从2002年的69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96.1亿元,品牌价值从2002年的75.83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426.18亿元,在中国拥有50多家啤酒工厂,遍布于19个省市自治区高居中国啤酒行业首位,是世界第六大啤酒厂商,并且跻身世界品牌500强。

近年来,青岛啤酒将目光转向绿色和低碳环保。其认为:企业做大不是资本的放大,而是责任的做大,能力的做强,境界的做高。在过去的数年间,青岛啤酒反复强调的是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用科技创新的力量让传统的产业更加符合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道路,隐含着一种绿色转型。

尽管这并非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在青啤人看来,低碳环保不是一句口号或标榜,更不是企业一时之策,而是青啤未来持续发展、关系到企业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之一。因此,对于低碳环保,一是要从企业层面进行战略的规划设计,二是要从实践的层面进行战术的规范运行。青岛啤酒在战略上将环保列为青岛啤酒的第四核心竞争力,从方法、制度、指标等多方面推动企业环保体系建设,最终形成了特有的“土壤”,并建立了层层负责的环保执行机制。

对此,青岛啤酒生产管理总部部长卢绪军告诉记者:“我们把工厂总经理列为环保的第一责任人,各级组织的负责人同时是环保负责人,把环保工作作为一种否决项,用一些标准和数据去考核。”这是一个硬性指标。

对于该政策的严厉性,顾天堂对此深有感触,在环保措施没出台之前,他只要担负两大责任:第一是质量保证中心,第二是成本控制中心。

而现在,他的头上多了一条是“高压线”,因为根据公司的新规定,他负责的生产工厂,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还要通过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资源投入的效率来降低成本,把垃圾换资源等一系列指标,而后者直接决定他的职业前途。

有了这条“高压线”后,企业各个层面,包括高层、中层、员工层面的目标和标准的倒退机制便应运而生。“当然,如何让自己的员工理解环保的重要性?这是个大问题。”卢绪军表示。“青啤公司的做法是,通过自行设计开发《青岛啤酒环保手册》等形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节能减排新举措、循环经济理念和资源有限、循环无限的循环经济模式的重要性等传播到50多家子公司,进行”全民动员“人手一册,普及广大员工的环保意识、知识和基本做法。”

“青岛啤酒把判断企业是否高耗能、是否环保作为重要项,靠内部的文化熏陶、靠宣传引导,靠组织激励,从而去培养一种主动的、自觉的环保行为。”卢绪军如是说。比如潘志磊是青岛啤酒二厂包装部的一名普通员工,他提出的优化包装箱打印字体的建议,缩小字体,减少了油墨的使用,从而更加环保,仅此一项每年为企业节约20万元。类似的例子在青岛啤酒不胜枚举,“宣宏煤炭喷淋法”、“蔡守荣通道改造法”、“若明叉车”……员工关注环保、关注节能减排在企业内部已经蔚然成风,而正是这股力量推动着青岛啤酒循环经济链条的发展。

此外,青岛啤酒在行业内首家启动了“温室气体盘查项目”,并启动了出口英国330ml啤酒产品“碳足迹”计算项目。结合这些项目,青啤公司的“碳官”培养工程也已启动,目前已有10人具备独立完成温室气体排查和碳足迹计算项目的能力。

不论是以自身的实践推动中国企业新商业模式的构建,制度层面的问责机制,还是从啤酒高效低耗酿造工艺的研发到环保节能减排的新工艺,都已经让青岛啤酒尝到了“甜头”。数据表明,2010年青啤公司废弃物综合利用率100%,综合利用价值达1.58亿元,比2009年1.3亿元提高了21.5%.在青岛啤酒的“低碳”账本上,已经有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和回报,树立了行业低碳典范,具有模板和样本的意义。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admin
    加关注1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157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