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随着乙烯新增产能投产、原油价格上行及下游需求疲软,全球乙烯行业利润受到一定挤压,但仍处于较好水平。2019年尽管中低位油价继续为乙烯行业发展带来成本优势,但从全球角度来看,供应层面,北美和中国新建产能大量释放;需求层面,受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经济增长放缓,对下游需求支撑减弱,供需两个层面均使乙烯利润继续下滑。国内方面,行业参与主体增多,低成本与高品质进口产品对中国市场的冲击仍在持续,同时环保政策密集落地,监管更加严苛,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受供需格局影响,预计2020年全球乙烯行业利润将继续下探,行业盈利面临严峻挑战。
产能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来源更加多元化
我国乙烯工业本世纪以来发展非常迅速。乙烯产能从2000年的442.2万吨增长到2019年的2865万吨,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乙烯生产国,占全球乙烯产能的15%。预计到“十四五”末,乙烯产能将超过5000万吨,产能增幅和年均增长率分别高达74.5%和9.7%。
从生产路线来看,非传统路线的乙烯占比从2010年的3%增长到2018年的18%,随着2019年国内首套进口乙烷/丙烷裂解装置(新浦化学公司)在江苏泰州投产,2020年烟台万华进口LPG裂解装置投产,2023年埃克森美孚惠州原油直接制裂解制乙烯项目投产,到2025年我国乙烯来源将更加多元化。
消费增速放缓,当量进口量仍较大
2019年,我国乙烯产量约2300万吨,当量消费量约4700万吨,仍需进口大量的聚乙烯下游衍生物。其中 1~10月进口聚乙烯1398万吨,与2018年全年聚乙烯进口量(1403万吨)相当;2~10月进口乙二醇722万吨,进口苯乙烯220万吨。未来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以及乙烯下游再生料替代、材料间替代、库存和贸易因素推动作用的减弱,预计2019~2025年当量增速将下滑至约5.6%,2025年消费量将在6500万吨左右,仍需进口2000万吨左右的乙烯下游衍生物。
市场参与主体增多,竞争更趋激烈
未来,随着浙江石化、恒力石化等民营企业,万华化学等地方企业,以及巴斯夫、埃克森美孚等外商独资乙烯项目的投产,如表1所列,国内乙烯下游产品市场将逐步形成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化集团等国有大型央企、煤化工企业、民营石化企业、国有地方石化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和进口产品多主体互动的供应格局,竞争更加激烈。
大型化、一体化、基地化格局初步形成
随着我国新建大型乙烯装置的投产以及对原有装置的改扩建,蒸汽裂解乙烯装置的平均规模不断提高,2019年达到了70.4万吨/年(不含停车未启装置),与2008年相比,提高了52.4%,且高于世界平均规模(64.5万吨/年)。其中单套规模达到80万吨/年以上的装置有14套,与2008年相比,增加了10套,如表2所列。2015年国家发改委印发的《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从国家层面对今后一个时期的石化产业布局进行了总体部署,要求新建乙烯项目布局在大连长兴岛、河北曹妃甸、江苏连云港、上海漕泾、浙江宁波、广东惠州、福建古雷七大石化产业基地,按照炼化一体化、装置大型化的要求建设,乙烯装置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年以上。
乙烯下游产品同质化严重,高端产品严重依赖进口
随着我国新增乙烯产能的投产,产品同质化现象将加剧,竞争也更加激烈。国内乙烯生特气网产企业在生产工艺、下游产品方案、市场和服务等方面都大同小异,中国化工市场将成为同质化产品的红海。与此同时,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聚乙烯领域自主技术依然匮乏,且技术拥有者又不对外转让,因此,下游高端聚乙烯产品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自给率不足40%。己烯共聚聚乙烯、辛烯共聚聚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茂金属聚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高端聚乙烯进口量近600万吨,占聚乙烯总进口量的42.8%。
下游低成本进口产品对市场的冲击仍将继续
尽管近年来中东建设成本提高、乙烷资源短缺、原料价格上涨、政治局势动荡等因素造成乙烯及下游行业发展步伐放缓,但中东的资源禀赋使其一直保持全球乙烯生产成本最低地区的地位。中国每年都从中东进口大量的乙烯下游衍生物,2018年聚乙烯进口量740.4万吨,占我国聚乙烯总进口量的53.7%;进口乙二醇572.4万吨,占我国乙二醇总进口量的58.4%,未来中东对我国聚乙烯市场的冲击仍将继续。
页岩气革命助力美国化工业复苏崛起,成为全球低成本化工产品生产基地,大大提升了美国乙烯下游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预计到2023年美国将新增聚乙烯产能近650万吨,约占全球新增产能的三分之一。而美国的聚乙烯市场已经饱和,生产商必须出口解决本土供应过剩的局面,而中国就是其最大的出口目标市场。
文章来源:中国石化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