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供增产可圈可点
与石油行业的应急能力和经验相比,天然气行业确实要弱于石油行业,这是天然气产业发展历史原因造成的。
2003年非典时,我国西气东输等主干线天然气管道还在建设,2004年实现全线贯通商业投用。2003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只有339亿立方米,2018年北京市的天然气消费量就达到180亿立方米,所以2003年非典时天然气行业还没有大发展,经验一般。
针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天然气行业虽然没有“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应对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国有油气企业的作用重大、表现优良、担当有力,表现可圈可点。
截至2月24日,中石油向当地市场供应成品油6.129万吨、天然气3.54亿立方米。其间,以实物捐赠方式,给湖北省39家定点医院日供气17万至18万立方米。
以中石油天然气销售分公司为例,仅春节期间,湖北分公司供应天然气6095万立方米,终端供应1736万立方米。在全力以赴保障湖北全省安全平稳用气的同时,通过天然气销售湖北分公司以实物定向定点定量捐赠的方式,直接给湖北省39家定点重点抗疫医院捐供价值2000万元天然气,为病房提供天然气供暖、食堂天然气做饭、燃气锅炉烧水等,日供应天然气17万至18万立方米。截至目前,湖北分公司供气量占全省的70%以上。
中石油昆仑能源武汉东方中油燃气公司1月25日接到武汉市建设局通知,根据火神山医院总体规划要求,有300米市内天然气管线需要迁改。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1月26日就完成300余米的管道迁改并恢复当日供气,顺利完成火神山医院整体管线的动迁改造及连接工作。
中石油天然气销售分公司认真执行湖北省政府《关于印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支持中小微企业共渡难关有关政策措施的通知》,对疫情最严重的湖北地区工业用天然气价格下调10%,期限为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对湖北地区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用气,实行“天然气欠费不停供”措施;疫情结束后3个月内,由企业补缴缓缴的各项天然气费用,免收滞纳金。
炼油与化工分公司加强市场需求日常监控和产品库存监控,组织6家炼化企业迅速开展医用料生产,相关生产装置高负荷运行,共生产医用(口罩等)化工料超过4.8万吨。成品油销售公司全力做好国内市场特别是湖北等重点疫区的油品供应,紧急向湖北调运油品资源7.14万吨,保障疫情救护车辆、物资运输车辆快速加油。
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骨干企业合力保障下,全国油气生产形势稳定、供应总体宽松、库存非常充足。官方数据显示,2月中旬的日均天然气用量比春节前下降25%左右,天然气主要供应企业LNG罐存处在高位。
应急要有新思路
与2003年的SARS相对集中的特点不同,本次疫情呈现点多面广的特点,这对油气行业的应急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此类突发事件,要第一时间减少工作人员值守、客户聚集、人员接触,采取先进的无人化、智能化、非接触化生产运行的管理手段、方式、技术。
在终端缴费环节,目前个别地方的民营燃气公司为了省钱,会采购安装最便宜的老式机械燃气表,还得员工上门抄表、入户检查,用户缴费充值必须到营业厅,如果人员密集到营业厅集中排队缴费会造成病毒感染传播,未来水电(油)气暖缴费应全面推广远程电子化支付。
以中石油昆仑燃气为例,最先进的NB-IoT物联网智能燃气表已上线运行。采用NB-IoT通信技术与远程终端后台数据传输通信,能够实现远程自动抄表、定期上报用气数据、远程阀门控制、远程调气价、燃气表故障自动诊断上报、用气记录历史大数据库、网上缴费等功能,彻底减少人员接触,可切断疫情传播途径。
在加油加气环节,未来应研究自助、自动、自适应模式的加油、加气方式,比如使用加油机器人,可实现24小时连续工作,精准自动化作业,司机不用下车接触加油工和加油站收费员,甚至可以推广机器人给飞机自动加油。
目前大部分油气储运站(库)都是有人值守一旦发生疫情,可以采取无人值守站(场)自动化、智慧化运行的管理方式,以杜绝交叉感染导致油气储运站(场)瘫痪的可能。由此,通过远程设备自动化控制和自我诊断技术、站控智能机器人操作巡检方式也是一个新的方向。
此次疫情暴发期间,南方地区气温普遍偏低,还有降雨降雪天气,由此暴露出的问题是,目前中央空调多为联机模式,即由一台室外机、多台室内机并联而成,所以理论上使用中央空调或多或少都会导致房屋中不同室内空气交换,一旦有疫情细菌房间的空气被回风系统抽到集中加热换气空间再分散到其他房间,就会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有效的解决方法是将中央空调加装净化过滤系统或者杀菌模块,从而大幅降低甚至杜绝隐患。
对于南方地区大多数居民家庭没有集中供暖的现实,采取加装燃气取暖壁挂炉、太阳能采暖系统、空气能热泵、氢动力家用取暖锅炉等办法来解决取暖的应急问题,这些手段都是可以取代空调的无换气、不交叉空气感染病毒的取暖方式,也蕴含着新的商机。
本次疫情对能源尤其是天然气行业的影响是全面的,具体程度主要看疫情持续时间。
从国内来看,如果抗疫是持久战(延续半年以上),对于天然气的产供销储贸的影响将难言乐观。
首先是需求层面。疫情持续造成各行业开工不足,工厂开工不足,化肥化工企业停工,城市燃气用户闭门歇业,多地封路造成LNG重型卡车和天然气汽车出行减少,多重因素叠加造成天然气消费量的客观降低。
其次是供给层面。下游需求低迷会带来上游油气田减产甚至是一些油(气)井要封掉,众所周知,打井不易,减产封井再恢复需要时间和成本更多;签署的进口油气资源合同都是长期的照付不议合同,减少进口也要照合同签的量付钱(即使交付达不到合同量),长期下去会造成国有资产损失。
再次是中游运输环节。疫情发生前一个月(2019年12月)刚刚成立了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新公司主要负责油气的管道运输,盈利模式就是收取管输费,当下游消费低迷造成上游减产和进口减少,直接的结果就是油气管道输送量减少、管输费下降。一个新成立的公司就像一个新生儿,刚生下来正需要输血成长壮大的时候,偏偏遇到供血不足,很容易会发育不良。
从全球来看,天然气供应将面临严重过剩的可能。
首先是液化石油气(LPG)市场在武汉“封城”之后立竿见影地进入下行通道:1月28日~29日,LPG价格大跌300~500元,加上LPG生产厂家春节期间库存偏高的传统、疫情导致消费需求下降和区域间LPG(危险化学品)运输流通受阻,LPG市场很不乐观。
其次是进口LNG现货市场到岸价直线下跌,在2月7日跌破3美元/百万英热,价格不到一个月跳水几乎腰斩一半。亚太地区天然气需求主要靠中国拉动,中国需求降低直接减少天然气进口,“三桶油”甚至在尝试转卖原定运往中国的LNG,蝴蝶效应将加剧国际卖家的恐慌心理,国际天然气期货价格应声下跌,加上日本重启核电站减少天然气发电、韩国发展替代能源挤压天然气市场空间,导致整个亚洲天然气供求失去平衡。
中国可能直接导致世界石油和天然气市场重新洗牌,供需格局颠覆,能源价格进入下行通道,将产生以下结果:一是世界天然气市场供应过剩加剧;二是亚洲主要LNG进口国需求全部疲弱,过剩的LNG资源只能集中涌入欧洲市场,会正面冲击俄罗斯向欧洲的管道气出口;三是欧亚天然气价格差距缩小,LNG转口至亚洲的套利空间关闭,好处是连带消灭了“中国溢价”。
再回到2020年中国天然气市场的前景:产量增幅会低于10%,约1880亿立方米;进口量增幅会低于5%,约为1380亿立方米;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受疫情影响将为3250亿立方米,2019年开始三年内天然气消费增幅缩至10%以内。好消息则是天然气供大于求以后不会再有“气荒”了。
2月22日,国家发改委印发通知,明确自2月1日至6月30日,提前执行淡季天然气价格政策。此举意在鼓励企业复工复产,阶段性降低非居民用气成本,不仅使下游用户多用多买多销,也减轻了“三桶油”的高管存高库存压力,油田可以少减产甚至不减产,对国外的LNG长协也可以执行下去,对“三桶油”也是一个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