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力行业节能关键技术发展现状

   2011-04-28 2640

从未来发展方向来看,一是用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为主的方式替代城市燃煤供热小锅炉,提高热电联产在供热中的比例,扩大集中供热范围;二是燃煤热电厂发展20万千瓦以上的大型CHP机组,城市附近的30万千瓦以下纯凝汽发电机组改为CHP机组三是鼓励建设热电冷联供机组;四是北方小城市和工业开发区工业生产用热建设背压式CHP机组热电厂;五是建设分布式CHP和热电冷联供机组;六是因地制宜建设低热值燃料和秸秆等综合利用CHP热电厂。

四、非化石能源发电技术

大力发展包括水能、核能、风能等在内的非化石能源发电技术是未来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未来10年我国将致力于调整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比重,使我国水电、核电、风电等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目前的仅为8.3%,提高至2015年的11.4%,再到2020年实现我国向国际社会承诺的15%

非化石能源发电技术发展分析

技术工艺

特点

国外现状

国内现状

未来发展

水电

目前发展比较成熟的可再生能源

截至2009年底,全球水电装机达到980GW,发电量占到总电量的16%2008年)。发达国家地区水电开发率很高,如欧洲水电开发率达到75%,北美达到69%

截至2010年底,全国水电装机超过2.1亿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22%。但中国水电开发率偏低,仅占技术可开发总量的32%、经济可开发总量的43%

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开发水电。

核电

能源密度高,发电经济性好,无温室气体排放。

截至2010年底,全球30个国家共建有442座核电机组,装机总量375GW,发电量占到总电量的13%2008年)。美国、法国、日本是主要的核电技术出口国。

截至2010年底,核电总装机达到1080万千瓦,核电在建机组283097万千瓦,在建规模世界第一。但我国核电装机比重仅为2%,远低于世界16%的平均水平。

核电发展确保安全高效,妥善解决乏燃料后处理和核废料安全处置问题,实现第三代核电技术全面自主化,加强第四代核能系统研究。

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

间歇式可再生能源,蕴藏量大,分布广泛,技术相对成熟,发展速度快。

截至2010年底,全球风电装机总量达到194.4GW,发电量占到总电量的1%2008年)。海上风能开发成为新的热点。单机容量不断增大,5 MW风力涡轮机已投入使用

截至2009年底,全球太阳能并网光伏发电装机总量达到21GW,欧洲、日本、美国居于领先地位

2010年风电新增并网装机1399万千瓦,累计并网装机3107万千瓦,装机规模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风机零部件质量和机组设计方面与先进国家仍存差距。截至2009年底,我国太阳能并网光伏发电装机总量达到0.4 GW。我国硅太阳电池产量占到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但存在着两头在外原料波动竞争无序等问题。

有序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并网以及可再生能源电源与电网之间的影响问题(如应用储能技术),提高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程度。

五、智能电网技术

建设智能电网在客观上为调整、优化电力和能源结构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机遇,并且可为电力企业提高运行效率及可靠性、降低成本。通过对电力生产、输配、用电各个环节的优化管理,可以节省电费、实现智能管理、具有更强的可靠性和使用效率、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支持混合动力车的接入等。

从全球范围来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属于当前智能电网范畴的一些技术如电子控制、数字化计量和监控开始得到应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人们将适应未来需要的现代化电网作为一个整体开始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一些电力公用事业机构在小范围内对电网进行改造和升级,以获取实践经验,提高运营绩效。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后,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加大了智能电网建设的力度,并投入大量公共资金予以扶持,将其提升到国家能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全力推行。目前,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等组织机构已经或正在加紧制定与智能电网相关的国际标准。

我国国家电网公司以坚强智能电网为目标,提出了到2020年的三阶段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