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黄金”来修饰过去的十年,再准确不过。
数据显示,十年间,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从3.4万家增加到10.7万家,职工达到1726万人;资产规模从2万亿元增长至10万亿元,机械工业总产值从2000年的1.44万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14.38万亿元,年均增速高达25%以上。
“在国际政策的引导推动、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加快引发的需求升温以及国际产业向中国持续转移的大背景下,中国机械工业呈现出又快又好的发展态势,即便在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2009年,产销仍双双突破10万亿元大关;2010年,机械工业以年总产值突破14万亿元、同比增长30%的骄人成绩,进一步巩固了世界机械制造大国的地位。”毫无疑问,整个行业斗志高昂的士气和稳健发展的底气让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倍感振奋和自豪。
王会长向《中国机电工业》介绍,十年来,我国机械工业产业规模首次跃居世界首位,进出口贸易首次实现顺差,汽车、发电设备、机床、大中型拖拉机等主要机械产品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并在发电设备和输电设备等领域的技术装备国产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机械产品结构实现了由低端向中高端发展,机床行业正在想数控、精密、高效及大型化发展,汽车、电工设备、工程机械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也稳步提升,已在全球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同时,绿色能源、高效节能技术装备的研发和生产也提上日程。
同时,生产集中度不断提高,三大发电集团的产量已占全国总产量75%;五大汽车企业轿车产量占总产量的70%,自主品牌乘用车比例达到44.3%。
王会长指出,机械工业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为未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聚了充足的能量,因此即便面临巨大的挑战,我们对今后五年和十年仍充满信心,“我们有足够理由相信,今后十年仍是机械工业的黄金时代。”
出色的成绩无疑坚定了行业前进的信心和发展方向,但王会长仍再三提醒大家绝不能麻痹大意,他强调,虽然中国机械工业发展很快,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制造业大国,然而还远非强国。在谈到日前外电报道宣称“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制造国”时,他淡定的表示,“我的观点是不要喊这种口号,规模做大固然是好事情,但事实上目前中国的发展水平仍不具备撼动美国制造业地位的能力,我们生产的大多数产品依然是大路货,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依然不小。”
向“制造强国”迈进
站在“十年”诞辰的观礼台上,产业“大而不强”无疑成为王会长最为忧心的短板。
的确,用量的概念是一种比法,但质的概念更可取。王会长语重心长的说,业界人士要平心静气地看到并努力缩小差距,而不是缺乏理智的说超过美国。中国制造业长期以来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往往一轮船货物换人家一提包软件,一亿条裤子换一架飞机,但长远看来,这种依靠廉价的劳动力、低成本的原材料取胜甚至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发展模式绝不可取。
以我国机械装备自给率为例,虽然从“九五”末的70%已经提高到目前的85%,但恰恰是另外那必须进口的15%决定了最关键的地方,比如关键基础零部件的液压元器件及系统、高档轴承、电力电子器件及变频装置、高端阀门、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等等。王会长表示,且不提这15%赚去了70%的利润,这对一个国家至关重要,攻克不了就没有底气,就掌握不了主动权和话语权。
在这种背景下,加快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如箭在弦。“高端装备制造是指制造业的高端领域,既包括传统制造业的高端部分,也包括新兴产业的高端部分,集中体现出技术上高端、居于价值链高端、占有产业链的核心部位等三个方面的显著特征,其发展水平决定着产业综合竞争实力。”
而从产业自身发展情况看,当时的首要任务是进口结构调整推动转型升级。王会长指出,“去年我国发电设备、金属轧机、冶金设备等重点产业需求增长速度明显回落,这是一个值得警觉的信号,说明机械工业已经难以再靠传统产品需求的高速增长来支撑自身发展。今后,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步伐,提高产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拓展行业的增长空间。”
“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已跻身于世界机械制造大国行列,实现了几代机械人的光荣与梦想,这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王会长目光炯炯充满激情地说,“现在打造中国机械工业强国的责任和义务历史的落到我们这代人身上,我们要再接再厉,争取早日实现制造业强国之梦。到那时,我们再回首,一定会感到更骄傲、更自豪、更欣慰,毕竟我们参与了,贡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