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随着最后一道焊口完成焊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黑河—长岭段(北段)全线贯通,我国东北方向首条天然气进口通道正式打通。
中俄东线北段途经黑龙江水系最大的支流——嫩江,是北段穿越距离最长的大型河流,从北岸到南岸的大堤穿越距离长达9700米,仅次于中俄东线南段的长江穿越。如何在确保管道安全经济地穿越嫩江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对嫩江流域与防洪防汛的影响,是摆在设计方管道设计院面前的一道难题。
嫩江穿越的位置距离下游汇合口约5公里,河道极为开阔,泡沼、湿地、牛轭湖遍布。不仅如此,穿越位置周边分布着各种珍贵的动植物资源,其中包括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31种。因此,尽量减少对动植物的干扰破坏,保障珍稀鸟类在嫩江上空自由飞翔,同样是设计人员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在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过程中,管道设计院穿跨越室设计人员多次赴穿越现场,对现场河流河道形态、土石类别等进行现场勘测,为穿越方案的确定提供了丰富翔实的现场资料。
在管道穿越方案中,盾构隧道、定向钻隧道和顶管隧道作为非开挖穿越方式,因不破坏地表土质,是对环境影响最小的穿越方式,也是此次嫩江穿越的首选。同时,开挖穿越作为经济安全的穿越方式,也可作为备选方案。经过勘察,设计人员认为,嫩江地面下方是粉细砂层和粉质黏土层,适合采用非开挖穿越方式。
嫩江主河道宽度达240米,水面非常开阔,而管道直径又是国内管道史上口径最大的1422毫米,考虑到环境影响,设计人员选择了对地面影响最小、施工风险最小的盾构隧道穿越方案,隧道设计长度1200米。
根据俄方要求,隧道内径为3.08米,小于国内以往盾构隧道的内径。由于管道采用全自动焊接,而隧道内空间狭小,无法在隧道内进行全自动焊接,设计人员便对焊接流程进行了创新改造:在隧道内每隔28米设置1套发送小车,管道在始发竖井内进行全自动焊接、补口并检测合格后,利用接收竖井内卷扬设备将管道一节节牵引到隧道内,依此类推,直至安装完毕。
此外,嫩江北岸和南岸大堤是嫩江防汛的重要水利设施。在同当地水利部门充分沟通调研的基础上,设计人员决定分别采用顶管隧道穿越和定向钻穿越,防止大开挖穿越管道对大堤的破坏,确保防洪安全效果不打折。
南岸河滩地段长达3000米,设计人员经过反复论证后认为,采用大开挖穿越形式最安全经济,同时对地表开挖及地貌恢复提出详细的技术要求,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经过了前期充分的调研论证,嫩江盾构、定向钻、顶管和开挖工程于3月15日实现主体完工;随后,嫩江主河道盾构隧道管道安装、北岸国堤顶管隧道管道安装、滩地开挖管道安装、南岸大堤定向钻管道安装有条不紊。在施工过程中,设计人员在现场为建设单位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并按要求采取了相关保护措施,很快恢复了地貌,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确保穿越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不受影响,展现了中国石油的良好形象。
中俄东线全线达产,即年输气量达到380亿立方米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42亿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82万吨,将为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地区空气质量做出重要贡献。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