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制造业仍然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不管是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效率,还是投资回报率、全要素生产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都还存在明显差距。在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不高的问题尤为明显。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首要目标就是要提高制造业体系的供给质量,而供给质量的提高则依赖于制造业不断增强的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进行技术创新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才。如果这些投入所获得的创新成果,不能转化为切实的盈利,那么企业就会产生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
为此,政府的发力点应该是积极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和共享平台,健全以技术交易市场为核心的技术转移和产业化服务体系。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体系的建立,不仅能够保证创新主体从创新成果中获得相应的利益,进一步激发创新热情,而且能够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步伐,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
制造业公司的技术突破,是我国制造业整体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但远非全部。还要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形成联动效应,不断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建立以创新中心为核心载体、以公共服务平台和工程数据中心为重要支撑的制造业创新网络。在这样的制造业创新网络中,公共服务平台将为制造型和服务型企业之间供需顺畅对接扫除障碍。
目前,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互动发展还存在一些有形和无形的壁垒,需要促进二者的深度互动发展,让服务业更好地服务于制造业。比如,积极发展智能物流体系,发展第三方物流,降低制造业运行的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信息化、智能化和工业化的联动;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增强金融服务制造业的能力等。
最后,绿色低碳也是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将有力推动制造业实现全面革新。要由依靠大量自然资源投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发展道路,转向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注重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集约化发展道路,就要突破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路径依赖和低端锁定,转型升级为绿色发展模式。实现向绿色发展模式转型升级,最根本的在于,立足“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匹配”,充分发掘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巨大需求,通过积极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大力研发推广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培育发展低碳产业和绿色经济,带动制造业生产力的整体升级和生产方式的全面革新。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