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统计,2018年我国天然气进口总量达9039万吨,同比增加31.9%。其中管道气进口量为3661万吨,同比增长20.3%,占进口总量的40.5%;液化天然气(LNG)进口量为5378万吨,同比增长40.5%,占进口总量的59.5%。
近日,由国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气司、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联合编写的《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当前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即供应缺口不断扩大,进口量持续攀升给能源安全保障带来压力。《报告》预计,2050年前我国天然气消费将保持增长趋势。随着我国天然气消费市场的不断成熟,未来工业燃料、城市燃气、发电用气将呈现“三足鼎立”局面。
消费快速增长
勘探力度加大
“天然气作为使用便利、能量密度高、清洁低碳的优质能源,在未来20年左右时间内,通过与可再生能源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具备大规模替代煤炭、石油等高排放化石能源的可行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在《报告》专题发布会上表示,加快发展天然气并着力打造成中国的主体能源之一,将大幅提升中国能源结构中的清洁能源比重,真正实现能源品质升级。
《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日高峰用气量首次突破10亿方米。2018年,中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280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7.5%,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达7.8%,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日最高用气量达10.37亿立方米,同比增20%。从消费结构看,工业燃料占比38.6%,城镇燃气占33.9%,发电用气占比17.3%,化工用气占比10.2%,其中工业燃料和城镇燃气增幅最大,合计用气增量351亿立方米占年度总增量的84%。从区域消费看,各省份天然气消费水平都有明显提升。2018年,京津冀地区天然气消费量为439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消费量的15.6%。浙江、河北、河南、陕西四省的消费规模均首次超百亿立方米,全国天然气消费规模超过百亿立方米的省份增至10个。
同时,2018年我国大力提升勘探开发力度,国产气增量连续两年超百亿立方米。据了解,2018年,全国油气勘探开发总投入约2667.6亿元,同比增长20.5%。新区新领域取得突破,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深层油气、渤海海域天然气相继取得一批重大发现;渤中19-6气田天然气和凝析油储量均达亿吨级(油当量),是京津冀周边最大的海上凝析气田。2018年,全国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约8312亿立方米,技术可采储量约3892亿立方米;页岩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247亿立方米,技术可采储量约287亿立方米;煤层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约为147亿立方米,技术可采储量约41亿立方米。2018年,国内天然气产量约为1603亿立方米,同比增加123亿立方米,增速8.3%,其中页岩气约109亿立方米,煤层气为49亿立方米,煤制气为30亿立方米。
进口量进一步攀升
增储举措仍待强化
在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天然气进口量进一步攀升,进口压力持续加大。据海关统计,2018年中国天然气进口总量达9039万吨,同比增加31.9%。其中管道气进口量为3661万吨,同比增长20.3%,占进口总量的40.5%;LNG进口量为5378万吨,同比增长40.5%,占进口总量的59.5%。LNG进口中,澳大利亚占比42%,其次是卡塔尔、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2018~2019年采暖季,上游企业LNG现货采购、销售压力加大,货源抢购和到货压船现象并存,供气企业时段性亏损明显加大。
《报告》认为,天然气进口量持续攀升给能源安全保障带来压力。2007~2018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年均增长190.7亿立方米,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长82.8亿立方米,供应缺口不断扩大,天然气进口量年均增长达107.9亿立方米。特别是2014年国际油价下降,导致国内勘探开发投入降低,更多需要依靠进口满足消费。
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李冶表示,我国近十年来天然气产量的年均增量和增幅与消费量相比还是远远不够,差距比较大。尤其是2017年和2018年,天然气消费量的增幅连续两年创历史新高,2018年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了40%。整个能源安全形势比较严峻,推动天然气的高质量发展还面临许多挑战。
对此,李冶建议,未来要重新坚定天然气作为主体能源的战略定位,立足国内。同时要加快实施补短板工程,统筹推进天然气管网、地下储气库、应急储气和调峰设施等项目建设,加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切实推进天然气的高质量发展。
除了天然气进口量持续攀升问题之外,在王一鸣看来,目前上游勘探开发仍有“卡脖子”技术亟待突破、储气设施建设滞后于需求增长造成储气能力显著不足、市场机制不顺导致终端用户气价过高等问题依然突出。
《报告》认为,生态保护对天然气高质量发展提出更高要求。油气资源富集区与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客观上空间叠置,加之当前法规政策缺乏对环境敏感区内生产建设活动分级管控、分类施策的细化规定,环境敏感区内油气生产建设活动受到限制。
同时《报告》表示,储气能力不足、市场机制不顺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两大短板。随着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的加快推进和储气调峰领域政策文件的陆续出台,储气设施建设开始集中发力,但受制于地下储气库和LNG储罐较长的建设周期,预计储气能力按期达标存在较大压力。随着体制改革的逐步推开,天然气行业“快速发展期”和“改革阵痛期”双期叠加,加之配套政策不完善,上中下游市场主体博弈日趋激烈。
为解决上述问题,王一鸣提出以下建议:一要深化油气体制机制改革;二要加强政策措施配套,继续研究推出有利于天然气增储上产的财政、税收、金融、科技和产业支持政策;三要继续加大对外开放,在注重“走出去”的同时,也应高度重视“引进来”,形成开放条件下的中国油气领域对外合作新局面。
天然气将在能源革命中扮演更关键角色
《报告》认为,当前我国天然气行业发展迎来了战略机遇。从国际趋势看,天然气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23%,未来仍具增长潜力。从国内形势看,油气体制改革正在加快推进;经济和社会稳步发展,将带动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而天然气在我国能源革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国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气司司长顾骏表示,我国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会继续带动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天然气在我国能源革命中始终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预计在2050年前我国天然气消费将保持增长的趋势。未来工业燃料、城市燃料和发电用气将实现“三足鼎立”的局面。
针对未来我国天然气的发展,《报告》明确要谋划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重大布局:一是全力打造四川盆地天然气生产基地,二是全力打造鄂尔多斯盆地、新疆地区天然气主产区。三是全力打造海上天然气生产基地。四是力争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全面开花”。五是加快区域地下储气库群建设。六是全力打造环渤海天然气供应保障体系。七是有序发展替代能源。八是合理布局进口气源和通道。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