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产业链,半截在国外——关于中国电子气体产业的调查

   2011-03-31 2850

  据了解,电子气体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 涉及到气体的深度提纯技术、痕量杂质分析检测技术、气瓶的内表面处理技术、有毒尾气的解毒处理技术等。电子气体技术无法攻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深度提纯技术难度较大。浙江大学半导体材料研究所研究员余京松介绍说:“以硅烷为例,将其纯度由4N提纯到6N中间有漫长的道路,除了要解决普通气态杂质的纯化问题,还要将金属元素杂质净化到10-9级和10-12级。为此要开发新的工艺或新的吸附剂、催化剂。”

  二是包装和储运跟不上。超高纯气体的生产和应用都要求使用高质量的气体包装储运容器、相应的气体输送管线、阀门和接口,以避免二次污染的发生。国际知名的气体公司均独立开发了适于当代电子气体包装储运的气瓶和气瓶处理技术。这些气瓶具有高光洁度和高惰性的内表面,无粒子逸出,无杂质气体析出。国内在这方面尚未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开发工作,与国外差距甚大。

  三是分析检验观念落后。国外已研发出系统完整的分析测试方法和现场分析仪器,对电子气体中危害较大的杂质组分、颗粒以及金属离子等推出了多种分析仪器。而我国在“产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测出来的”这一思想指导下,对电子气体生产应用领域分析检测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重视不够。目前国内的分析测试技术水平尚不能系统地与国际接轨。

  有企业家总结说:“如果说跨国企业的电子气体生产水平已经是一个成年人,那么我国的电子气体生产技术水平只能算幼儿。”

  民企在孤军奋战

  记者在采访中多次提问:既然中国自主生产电子气体的意义如此重大,但为什么至今水平如此低下呢?

  业内人士给出答案 。

  一是缺政府支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电子气体营销公司负责人告诉CCIN记者:“我们是想自己建厂生产电子气体,但地方政府根本不接纳。一听说是危险化学品,无论我们的可行性报道做得多详细,地方政府就是不批。我们申报一个存储电子气体砷烷的仓库,连续4年了都批不下来,更不用提建设电子气体生产厂了。”

  二是缺资金。傅铸红说:“我们公司是国内销售额靠前的综合性气体公司,但如果靠我们企业自己的资金实力,想要上一套电子气体生产装置是很困难的。因为动辄数千万元的投资,大部分企业的自有资金达不到这种实力。再加上又没什么好的融资渠道,银行贷款时往往会评估固定资产数额,这就使得企业融资空间非常小。所以企业上电子气体生产线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为什么一个如此重要的行业,却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呢?

  记者发现了一个原因:也许是因为电子气体属于“高、精、尖”领域,既要直接与强大的国外企业竞争,又没有资源便宜可占,因此大型国有企业基本上放弃了这一领域,倒是众多民营企业愿意开拓这个可以充分竞争的市场。但这些民营企业势单力薄,尚未得到政府的有效支持。

  “在硅烷气体领域,已经有一些民间资本进入了。安徽滁州、江苏南京、河北保定、浙江衢州和杭州等地都是硅烷投资十分抢眼的地方,不少企业的生产线已经产出硅烷产品,这些生产线大都采用的是我国传统的硅化镁工艺。”安徽滁州市硅谷特种气体有限公司总经理蔡龙表示,但这些民营企业的力量还是太单薄、太弱了。

《中国化工报》2011年01月19日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admin
    加关注1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157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