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与一季度相比,本次会议的表述存在哪些不同?透露出怎样的信号?多位专家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判断:
经济下行压力再度显现
二季度政治局会议对当前形势的判断是“面临新的风险挑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善于化危为机”,明显比一季度政治局会议认为的“总体平稳、好于预期,开局良好”更加严峻。
“年初经济的短暂企稳主要受去年底到今年初财政货币宽松、房地产市场‘小阳春’、财政资金提前拨付、5月贸易摩擦升级影响尚未显现等支撑。”恒大研究院院长任泽平表示,但是二季度GDP同比6.2%,比一季度下降0.2个百分点,“三驾马车”均放缓:出口方面,受全球经济回落和贸易摩擦升级的拖累,上半年出口增速0.1%,比2018年全年下滑9.8个百分点;6月出口增速-1.3%,比5月下降2.4个百分点。投资方面,房地产投资延续放缓,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小幅回升但仍然十分低迷。1至6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5.8%,比1至5月下降0.2份百分点。消费方面,将受就业压力大、收入下行、股市房市财富效应较弱、居民杠杆率高的影响而回落。6月消费同比9.8%,比上月上升1.2个百分点,但主要是国五标准汽车强力去库存,难以持续。他强调,考虑到6月、7月房地产融资收紧政策密集出台、5月贸易摩擦升级影响逐步显现、地方土地财政收缩拖累基建等,要充分估计未来宏观经济形势的严峻性。
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也同样认为虽然6月消费和投资超预期反弹,但主要是由于前期政策宽松导致的短期回弹,难以持续。他表示,中美贸易摩擦影响逐渐显现、全球经济处于下行阶段,中国出口承压,导致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结合当前经济数据来看,二季度以来,中国消费、投资、出口、工业企业利润等主要指标确实表现不佳,而7月以来发电煤耗、高炉开工率、汽车销售、房地产与土地成交、出口运价指数等高频数据表现也不乐观,显示经济仍处于下行区间。”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在众多经济指标当中,下半年贸易情况最为值得关注。原因在于美国对中国3000亿美元商品加征的关税冲击在下半年有可能进一步释放。参考前期500亿美元商品25%关税的负面影响显著,即上半年中国对美该部分商品的出口下降40%,预期接下来3000亿美元商品出口或有进一步下降的可能。
政策:
积极财政政策是逆周期调控的重点
考虑到当前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二季度政治局会议依旧延续了一季度政治局会议上提出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的提法,但针对其方向进行了补充,即“继续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
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强调“落实”。他认为,上半年财政积极程度创下历史新高,但也使得政府收入增速明显下滑、杠杆率明显上升,很可能制约下半年财政“积极”的程度。下半年中央可能通过提高国有金融机构和央企的利润上缴、专项债作为资本金撬动基建以及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等具体办法助力“稳增长”。
沈建光预期积极财政会有几个发力点:首先,继续落实大规模减税降费。数据显示,上半年上万亿的减税降费为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提供了重要支撑。其次,稳定基建资金来源,发挥基建托底经济的作用。近一段时间专项债发行进度明显加快,上半年发行地方新增专项债券1.39万亿元,占2019年新增专项债限额2.15万亿元的六成;6月10日,中办、国办已发文允许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重大项目资本金,基建补短板力度在三季度有望提升。再有,继续支持中小企业融资。近日财政部等多部委印发了《关于开展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工作的通知》,决定中央财政在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中每年安排20亿元支持试点城市工作,用于试点城市金融机构的小微和民企信用风险补偿、代偿或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资本补充,体现了下半年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仍将加大。最后,鼓励国资划转社保基金,盘活存量资金以补充财政支出压力。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累计同比增速仅为3.4%,而支出增速则高达10.7%。在此背景下,下半年财政政策方面将更加强调通过各种方式开源节流。
而货币政策,在“松紧适度”下,会议定调补充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也体现了金融层面在下半年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仍会加大,无需过度担心流动性收缩的风险。”中信证券(600030)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表示,另一方面,会议还提及将“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制造业、民营企业的中长期融资”,并未再度提及“去杠杆”,仅提及须“把握好风险处置节奏和力度”及“加快僵尸企业”出清。这体现了政策在短期的结构性导向,即在“稳杠杆”的环境下,加大对非金融企业尤其是民营制造业企业的信贷支持,以帮助其应对经济潜在的下行压力。
重点:
就业优先和扩大内需成为“六稳”抓手
“六稳”首现于2018年7月政治局会议通稿,在今年4月会议的通稿中首次隐去。二季度会议中未提及“去杠杆”,指向“稳增长”的诉求上升。专家认为,考虑到会议认为上半年就业仍然“比较充分”,此次会议重提“六稳”目标具有较强的前瞻性。
“尽管会议对上半年就业形势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结合目前经济运行状态以及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来看,就业依然面临较大压力,因此就业优先政策仍是宏观政策层面的重要抓手。”诸建芳认为,从目前的政策重点来看,会议针对薄弱环节包括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进行了部署。在保证全年1100万城镇新增就业目标基础上,预计下半年针对就业薄弱领域和结构性问题有进一步的政策落地。
任泽平认为,当前真实就业压力大。一方面,城镇新增就业上半年同比减少2%,领取失业金人数、再就业人数增速均不乐观。2019年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仅747万人,同比减少2.0%,目标完成率降至67.0%,比去年上半年降低1.4个百分点。2019年一季度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同比增速已连续五个季度上升,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019年1~5月同比减少9.1%,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同比减少4.2%。另一方面,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从业人员指数均趋势性下滑。2019年6月制造业PMI从业人员指数降至46.9%,为2009年3月以来新低;非制造业PMI从业人员指数降至48.2%,连续两个月下滑。他认为应当加大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力度,特别是金融、教育、医疗、电信等行业;加快推进以大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和城市群建设,提高经济活动人口的密度和频度以促进集聚,充分发挥服务业对就业的吸纳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政治局工作会议特别提到“有效应对经贸摩擦”,专家认为,全面做好“六稳”工作,“深挖国内需求潜力”意义重大。任泽平表示,我国当前消费不足很重要的原因是供给不能满足需求,尤其是高端供给和医疗、养老等服务供给不足,要通过放开市场准入、增加竞争等改革方式解决。“一般来说,投资需求主要是中间需求,本次会议提到的拓展扩大最终需求应该是指拓展扩大消费需求,而且强调用改革的方式扩大消费,并不是以补贴的方式扩大消费,预计后续会有更多相关政策出台。”李湛表示,会议提出“稳定制造业投资,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停车场、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等补短板工程,加快推进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指明了下半年政府投资的具体方向,强调补短板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有的放矢。
底线:
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二季度政治局会议在“房住不炒”的基础上,首次明确提到“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对比前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来看,本次会议未提及‘因城施策’‘一城一策”’内容,因此,下半年房地产政策相比于上半年将有所收紧,这与目前对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支持收紧也是一致的。”诸建芳表示,在政策调控放松和资金宽裕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全国多地房地产价格在此前高位小幅上涨,这种情况如果仍然持续,房地产市场集聚的风险将持续攀升,也不利于居民部门去杠杆。同时,高企的房地产价格会拖累消费的增长。他强调,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通过短期刺激房地产市场来托底经济的措施将减少。
此外,本次会议再次强调了要“落实”房地产长效调控机制。对此,任泽平表示,长效机制是我国房地产调控思路的重大改革,是一种结果导向的政策设计。相比过去的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建设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夯实城市主体责任,调控主体由中央变为地方,地方政府拥有更大的调控自主权,可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在调控政策工具箱中自主地选择合适的调控政策组合,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二是给地方金融、财税、土地等政策工具箱,中央进行考核和督查。每年初由地方给中央上报调控目标,实行月度监测、季度评定、年度考核。商品房价格、二手房价格、租金、地价指数尽量与CPI同步。三是构建住房的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解决居民住房问题,应该坚持“低收入靠保障,中等收入靠支持,高收入靠市场”。四是加快房地产税立法,房地产税是从根源上应对土地财政、地价推升房价的策略。房地产调控将从以行政措施为主向综合施策转变,包括金融、土地、财税、住房保障、市场管理等一揽子政策工具。
破局:
加速对外开放措施的落地
二季度政治局会议提及“加大对外开放,加紧落实一系列重大开放举措”。在专家看来,面对复杂的内外环境,推动结构性改革、加速对外开放措施的落地是破解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有效路径。
事实上,市场在近期可以明显感受到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如7月20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发布11条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涉及债券市场、银行保险市场和证券市场三个领域,内容涵盖了外资金融机构参与国内金融市场业务的众多实质性变化,如开放时点前移、准入限制放宽等,显示了中央推动金融开放进程“宜快不宜慢、宜早不宜迟”的决心。
沈建光表示,诚然,积极扩大开放,短期必然带来一些挑战,但长期来看是重要的发展机遇。减少外商投资限制,加大资本项目开放程度,降低关税总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对外开放的相关法律等举措,既是中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客观需求,也是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期待。他认为可以借此机会配合国有企业、政府补贴、利率汇率市场化等方面的改革,对于进一步释放体制红利、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展现大国担当、消除外部质疑都是非常有利的。
李湛也认为,逆周期调控政策虽然在短期内可以托底经济、防止经济失速风险,但是要实现经济的企稳复苏,还需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减税降费、对外开放等实质性改革措施,才能有效挖掘市场内部潜力,释放改革活力,在大国竞争的格局下获得竞争优势。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