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开放不因外部环境而停歇

   2019-08-07 1110
核心提示:扩大开放不因外部环境而停歇

虽然近期外部环境呈现日益复杂趋势,但中国扩大开放的步伐没有停歇。

8月6日,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建立比较成熟的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制度体系,2035年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成为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相较于上海自贸试验区其他片区,新增的临港片区在定位、监管方式和产业布局等方面均有创新与提升。正如商务部方面所言,不论与其他国家贸易关系如何,扩大开放是坚定不移的政策,而建设临港新片区真是新形势下的重大开放举措。

的确,在当前逆全球化事件不断、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也受到了波及。美国方面连续利用加征关税手段对中国施压,引发全球股市大跌。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和坚定支持者,并没有因为外部环境变化而改变扩大开放的初衷。

扩大开放是决策层致力推动的。去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进博会上致辞称,上海要把增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等重大任务完成好,服务国家进一步改革开放大局。今年6月13日,科创板开板仪式在上海举行,堪称中国金融开放的重要一步。

在今年3月底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中国将持续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对外资全面放开市场准入正在加快推进,同时进一步放宽外资市场准入,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这一承诺随即付诸实施,7月20日,最新的金融业对外开放清单发布,共11条举措,既鼓励外资深度参与中国的银行、保险、证券等业态,并针对一些领域提前了开放时间表,还在理财公司、养老金管理公司以及债券承销等方面设定了新的开放目标。

长期以来,在金融领域,境外机构只能持有企业少数股权。这一限制正在有序放松,2018年年中开始,境外金融机构已经能够申请在部分金融机构持股51%。根据最新精神,将原定于2021年取消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的时点提前到2020年,开放进程进一步提速。对行业而言,引入境外金融机构将形成“鲶鱼效应”。

如此重视扩大开放,与中国经济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相关。过去提到开放,经常提到的是:扩大出口、吸引外资。扩大出口是利用国际市场,吸引外资即利用国际资本。但当形成了巨大的国内市场和完整的产业链,并融入全球化之后,开放就需要全方位升级,与国际完全接轨,促进国内产业升级,推动产生质变。

因此,未来扩大开放将主要体现在制度层面,即促进国内相关规章制度对标国际先进标准,与国际通行、接轨,体现监管一致性。包括在许可、产业政策、竞争政策、环境保护、知识产权、营商环境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且更主动参与全球经贸规则制定和全球治理体系建设。此次上海自贸区新增片区,就强调要建设高标准贸易自由化和实施资金便利收付的跨境金融管理制度。

换言之,连续推出的一系列开放举措,目的是让中国在制度、政策、营商环境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倒逼国内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参与到全球竞争体系。而且,扩大对外开放是既定政策,不会因为贸易摩擦等外部环境的波及而停歇。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admin
    加关注1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157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