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分网手机版
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战“疫”打开改革创新空间 新供需释放发展新红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5-27   来源:中国空分网   浏览次数:0
核心提示:战“疫”打开改革创新空间 新供需释放发展新红利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多地加快推进企业复工复产,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创造条件。虽然生产和需求两端仍面临一定挑战,但新供给和新需求也在加速成长。如何通过激发新供需,增强企业内生动能,释放发展新红利?对此,《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了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

滕泰认为,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经济运转和社会秩序将加快恢复,但是压力和挑战仍不容小觑。首先要正视疫情对消费、服务业和制造业带来的短期冲击。

“无论从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份额,还是从解决就业的占比来看,消费和服务业都是最重要的领域。”滕泰指出,从支出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角度看,2019年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7.8%;从生产法的计算角度看,2019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3.9%。评估疫情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主要看消费和服务业遭受的冲击和恢复速度。总体看,目前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仓储、旅游、住宿、餐饮、航空、房地产、租赁、电影等行业短期内尚难完全恢复。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制造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滕泰表示,目前制造业仍面临中小企业复工率不足,以及大企业复工率提高很快但复产率有待提高等问题。不过,从非典时期的经验来看,制造业恢复的速度应该比服务业更快。若能够尽快复工复产,短期影响或停留在一季度,不会对我国的市场份额和全球产业地位产生实质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战“疫”中,相对于传统产业而言,很多新供给、新需求产业不但受冲击较小,而且在支持疫情防控过程中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会。具体表现在信息化和自动化投入、新商业模式和新管理方法的应用、产品创新的推进等三个方面。

“有关调研显示,对于很多传统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而言,越是前几年信息化和自动化投入较多的企业,所经受的冲击越小,复工、复产的速度也越快。”滕泰说。

此外,疫情带来的外部冲击终将过去,但是很多社会行为模式将加速改变。针对疫情期间的消费模式变化,传统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产品创新速度会加快。疫情冲击下,凡是具备先进管理方法和现代组织模式的企业,不但受冲击小,而且复工复产迅速;而那些沿用传统组织模式和传统管理方式的企业,不但受冲击大,而且会因为一两个关键环节不能打通,导致企业复工复产难,可能加大经营损失。

“总体来看,疫情对大部分企业生产和经营都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不过,深入观察可以发现,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疫情给供应链、资金链带来的冲击,以及对企业经营成本和销售收入的影响,都是短期的。大部分企业的人才、研发、品牌、市场份额等核心竞争力并没有真正受到影响。”滕泰说。

据此,滕泰对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应化危为机,积极利用各种支持和扶持政策,想方设法渡过难关,加快对新供给和新需求的研究,更加积极地采用信息化和自动化技术。

二是增强内生动能,危中觅机。要通过产品创新、组织管理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加快企业战略转型升级的步伐。

三是积极研究客户需要和软价值创造的新规律,引进产品创新的新理念和新战略,以产品创新促转型发展,积极引进和探索新商业模式和先进组织管理模式,靠战略转型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激发新供给和新需求,还是企业加速创新谋变,金融、财政等一揽子支持政策仍应加码发力。滕泰认为,金融支持方面,货币政策仍有空间,应适时降息、降准,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此外,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面对减税降费扶持企业,以及增加支出支持防控和稳增长的两难,财政政策也要解放思想,用创新的办法打开收支空间。在综合经济形势、宏观调控需要、财政收支状况等各种因素情况下,考虑是否适当调整财政赤字以及发行特别国债等。

同时,滕泰也建议加大对5G、现代物流、芯片产业、智慧城市等新型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对软硬件、人工智能、服务机器人等的政府采购力度,加大民生和公共卫生等的投入。

“还要加快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放松供给约束,释放增长新红利。”滕泰指出,疫情期间,无论是口罩生产和定价,还是其他物资供应,都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供给约束”的影响。疫情过后,应加快深化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减少行政计划手段对市场的干预,放松对生产要素、各行业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约束,让更多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打赏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首页|找订单|找工厂|看款下单|面辅料市场|服装资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付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