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来临,金融机构在全国各地都在担负着抗疫防疫的资金保障责任。无论是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还是城商行、农信机构都从各自的角度积极投入到这项艰巨而没有退路的战斗之中。
抗疫防疫的金融保障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之中,在抗疫防疫的大背景下,针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扶持政策也相继出台。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及外汇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除了提出金融对疫情的保障要求,还特别强调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扶持。《通知》指出,加强制造业、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信贷支持。金融机构要围绕内部资源配置、激励考核安排等加强服务能力建设,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支持力度,要保持贷款增速,切实落实综合融资成本压降要求,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
2月2日,为支持中小企业渡过疫期难关,苏州发布了《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十条政策意见》(简称“苏惠十条”)。“苏惠十条”从加大金融支持、稳定职工队伍及减轻企业负担三大方面入手,制定了非常有针对性的十条措施,其中,降息最高30%、社保缓交6个月及免房租等均是实实在在帮扶中小企业的举措。同时,近日来,诸多省份都相继出台了与“苏惠十条”类似的文件,以支持中小企业共渡疫情难关。
笔者在疫情期间采访时发现,一些地区的金融机构在针对抗疫防疫方面的专项信贷产品出台很快,应对疫情的金融服务与支持做得可圈可点,但对于疫情给经济带来的影响有多大尚不清晰。对疫情防控盯得紧是好事,但这种突发性事件的应对属于应急处理,疫情肯定会过去,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因此,针对地方中小企业的影响以及对未来实体经济帮扶的有效策略及方式,金融供给方需要未雨绸缪,做好充分的准备,这需要至少从三个方面入手。
其一,助力受疫情影响的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此次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影响不会小,肯定会存在一些中小企业难以为继,这对金融机构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人民银行等五部门出台的《通知》强调,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的特气网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而在落实中,如何正确理解帮扶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是很关键的。
其二,如果要既做好疫情防控的保障工作,又能够支持好实体经济发展,就需要金融、财税、社保等多个部门协同配合,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这一点,“苏惠十条”给出的帮扶内容非常客观务实,而且是多部门协同的样板。其中,在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的同时,社保、减负等措施配套使用,这样对于疫情后再发动经济的引擎大有裨益。
其三,因地制宜,根据所在地区的产业特色,金融机构可以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以四川彭州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为例,该中心的部分蔬菜交易会影响到全国的蔬菜行情,是维护好“菜篮子”的关键。今年春节前商户储备了足够的货物,但由于疫情发生,需求骤然萎缩,再加上上游生产的滞后,物流及用工跟不上,整个蔬菜交易量呈现大幅下降趋势,部分品种出现滞销,商户损失较大。金融的帮扶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对未来蔬菜市场的走势有较为清晰的判断,由于种植滞后,未来三到四个月后,可能会出现“菜荒”,蔬菜价格可能会陡然上涨,这对于商户来说,资金的储备就很关键。如果从这个走势的判断来看,信贷支持的着力点就很清晰了。
总之,无论疫情有多凶猛,按照基本规律来看,它早晚要过去,金融机构发力点不应只是眼前的应急防控,更要关注实体经济的走势和产业结构可能产生阶段性的动态变化,尤其是在供应链被打断后的恢复过程中,资金的投向和时机就很重要,这也正是考验金融供给主体商业智慧的时刻。
文章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